在白山黑水间战斗14年的东北英雄

导语

东北的抗战历史是和每户家庭息息相关的,东北可谓是全民参战,武装队伍多种多样,战斗时间之长,兵力之多,伤亡之大,是全国之最。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朝鲜革命军、苏联红军相继出现在东北的战场上。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用鲜血和青春、用勇猛和无畏,迎来十四年后那个久违的胜利的春天。


凯风网黑龙江频道 供稿:海潮 编辑:青兰 仲德
在白山黑水间战斗14年的东北英雄
   一、东北的伤痕

东北历来属于化外之地,民国的东北,属于闯关东的勇敢者、属于满洲耆老故旧的龙兴之地,东北是他们的家乡,更是冒险家的乐园,先天的资源优势堪称完美。就像穷人家护不住自己的传家宝,羸弱中国内地的统治尚风雨飘摇,更无暇顾及东北的周全。清朝在对俄战争中,东北变成了没有海岸的内陆省,失去了优良的深水不冻港,失去了贝加尔湖、失去了江东六十四屯,失去了西比利亚的大片土地。到了民国,东北渐渐被遗忘,在列强的觊觎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它的新名字叫做伪满洲国。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日军侵占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中国的抗战史在此拉开帷幕。

东北的“移民” 

1932年开始,随着日本屯垦力度的不断加强,大量的日本移民涌入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密山、虎林、巴彦……,慢慢的东北全境都布满了日本人的屯垦区,他们驱逐原住民,带着枪炮也带着生产工具,带着部队也带着老幼妇孺,开始打算扎根白山黑土一辈子,做好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世代相传的准备。很多老人还未逝去,很多记忆能帮助我们还原历史。那些穿着和服的人,带着老幼妇孺,在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上开始自己美好的生活。他们来自日本贫瘠的郊县,第一次看见如此肥沃的黑土,不用担心地震、不用担心饥饿、不用担心地窄人多。一望无垠的东北给予他们无限的希望,也滋长着他们贪婪的野心。

 

第七次大青山茨城开拓团的移民家庭(1938年) 

14年里,日本共向东北三省移民500万,相当于当时中国东北人口的十分之一,黑龙江移民数量最多。14年后,日本败退之时,一向标榜自己是军队楷模、战争之花的关东军,惶惶不可终日,仓皇逃窜,竟然抛下这些移民,独自撤退了。

 

开拓团中的妇女和儿童(1940年) 

往日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日本屯垦居民,一下子成了丧家之犬。失去武力庇护的他们,整日整夜哀嚎在东北的寒风中,一日日的衰颓、病老、故去,他们坐在不再属于他们的松花江畔,坐在不再属于他们却耕种了14年的土地上,等待着自己的末日。其中的一部分人,被以怨报德的中国人收养,所以时至今日,黑龙江还有很多侨乡,哈尔滨市的方正县,是日本开拓团团员最后集结上船却被抛弃的地点,大量的日本开拓团团员的婴幼儿在这里被抛弃,但是却并未冻死在残酷的冬天里。他们被善良的东北人民收养,从此故乡变成异国他乡,他乡反而变成了生养的故乡。

东北的流民 

1932年开始,随着日本屯垦力度的不断加强,大量的日本移民涌入黑龙江。与此同时,不甘屈辱的东北学生,失去土地的流民开始持续涌入关内。直隶、江浙、西安、两广,随着戴着狗皮帽子的东北流民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终于意识到“狼”真的来了,东北的天变了。

 

东北流民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整日在关内流浪……”这首哀婉的歌曲,正是那个时候东北流民生活悲惨的真实写照。

正是因为大量的东北学生涌入,用他们的亲眼所见、用他们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一个道理,日本是虎狼之心、伪满洲国是傀儡政权,不能姑息养奸、不能置之不顾安,东北同胞的言行、东北同胞的遭遇,激发了关内有志之士的抗日激情。首先站起来的是华北的学生,祖国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军,东北抗日的星星之火,在1937年燃成了燎原之势,全国全民抗战呼之欲出。

 

华北根据地 

除了东北的流民和学生出走关外,更多的东北人选择了留下,留在冰天雪地中,用自己的鲜血和勇猛,去争取胜利的那一天。

   二、那些被篆刻在历史上的战役

马占山将军带领的江桥保卫战 

 

马占山将军 

1931年的黑龙江,迎来新的代省长,一贯对日态度强硬的马占山将军。对于这项任命,日本关东军表示强烈不满,曾派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馆武官对他进行恐吓说:“如欲避免战祸,其唯一方法为马主席即行下野,同时将省政府交与张海鹏管理。”对于日军的挑衅,马占山义愤填膺,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策。列席会议的劣绅地主赵仲仁认为,有兵数十万的辽宁尚且不抵抗,只有一万兵马的黑龙江省如何能抗日?马占山听后拍案大怒,厉声道:“现已到间不容发之时,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不战而亡,何如誓死一拼以尽天职!” 并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并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

 

江桥保卫战 

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当年黑龙江的省会齐齐哈尔发起进攻,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在泰来县江桥镇的哈尔戈江桥,指挥驻军阻击日本侵略军。马占山带领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二夜,击退了敌人多次进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马占山打响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中国的抗日战争,从江桥保卫战开始,拉开了厚重的帷幕。

八女投江谱写巾帼壮举 

1938年是东北抗战史上最残酷的一年,大量的日军反复围剿抗日联军,在乌斯浑河,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被日军围住,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八女投江 

今日的牡丹江江畔,有一个著名的八女投江公园,这是牡丹江江畔最受市民欢迎的公园,每逢夏日夜里,公园里总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消夏或游玩,著名的八女投江雕像就静静的伫立在江边,看着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

   三、那些被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

连日本人都钦佩的杨靖宇 

1945年8月9日,在中苏边境上,数十万盟军向日本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关东军发起总攻。上百万的关东军土崩瓦解,中国的东北得以解放。就在解放东北的盟军序列之中,有一支仅有一千余人的小部队非常引人注目。因为这支部队居然是以空降的方式在东北的57个点上实行了伞降。这些空降下来的中国伞兵作战十分出色,在关东军的背后造成了极大恐慌。

这支部队,就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最后的部队,他们已经在东北和日军进行了14年的苦战。尽管这支部队仅剩不到一千人,但最终以凯旋的方式打回了故乡。可惜的是,就在这些返回故乡的中国战士身影之中,找不到他们的总司令。因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总司令杨靖宇在1940年已经牺牲。

 

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是当时东北地区中国最出色的游击战指挥官之一,日军也认识到杨靖宇将军的威胁,常年重点围剿杨靖宇的部队。在战后的统计之中发现,仅仅为了追击杨靖宇将军一个人,日军就动用了这一年日本整个GDP的1%。换句话说,假如中国当时有100个杨靖宇将军,那日军根本不可能在中国继续作战下去。

 

抗日英雄杨靖宇 

由于是孤军苦战,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逐渐进入到非常艰难的时刻,杨靖宇将军身边的部队越打越少,由于叛徒的出卖,日军死死地咬住了杨靖宇将军。仅剩一人的杨靖宇将军,最终被日军包围于河岸之边。但就在最后的时刻,日军与杨靖宇将军居然还有一段对话,在日本的《满洲国警察外史》之中可以找到了这段对话。当日军指挥官西谷喜代人指挥日军和伪满军警向杨靖宇将军靠近时,他下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开始试图劝降,但是杨靖宇将军回答道:“不必多说,开枪吧。”最终杨靖宇将军孤身奋战,身中五弹。杨靖宇死后,日军对他的尸体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他的腹中除了棉花和树皮以外没有一粒粮食。

小小的满洲国 大大的赵尚志 

 

英雄赵尚志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这是日本关东军对赵尚志将军的评价。作为东北抗联的灵魂人物,南杨北赵,一直是关东军的眼中钉。在东北抗联的11个军中,赵尚志指挥的第3军最富突击精神,最能吃苦远征,人数最多,游击区域最大,声誉最为卓著。

 

赵尚志英雄雕像 

用日本侵略者评估“满洲国”治安时的话说:“松花江两岸的匪团,是品质最恶劣、最顽强,行动最活泼的匪团。其代表者是以赵尚志为首所率领的共匪。” 关东军曾经开价“一两黄金一两骨、一两白银一两肉”来公开悬赏捉拿赵尚志。1942年4月12日凌晨,赵尚志被化妆的特务刘德山诱骗,率抗联小分队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今属汤原县)伪警察分所,途中刘德山突然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虽然腹部受伤倒地,仍立即回击将刘德山当场击毙。受伤被俘后,在审讯赵尚志过程中,他宁死不屈。因伤势过重,被俘8小时后壮烈牺牲,时年仅仅34岁。赵尚志牺牲后,时任关东军司令听说赵尚志的死讯后,惊讶异常,反复询问“赵将军会死吗?赵尚志会死?”,在看见赵尚志将军的头颅时,肃然起敬,赵尚志将军至死怒目圆睁,让敌人胆寒。

   四、那些奋起抗争的军队

东北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学会了如何生存,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从未失去斗志。在冰天雪地里,在漫长的抗战史中,他们不停战斗、不断牺牲、他们屡遭挫败,但不等擦干眼泪,就会重新拿起枪来,为了遥远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生命。面对倒下的战友来不及掩埋他们的尸体,甚至未曾记清楚他们的名字,很多抗联战士年轻的生命如流星划过,不留下一点痕迹,可是人民记住了他们、历史记住了他们,今天,我们统一称呼他们为——英雄。

 

东北抗日英雄 

东北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即占领了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随后,又炮制出了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有血性的东北汉子,怀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以各种形式纷纷组织起来,建立了民众抗日武装力量,这些武装队伍,统称为抗日义勇军。以马占山(原东北军骑兵师上将师长、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为总司令的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以苏炳文(原东北军黑龙江军务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部队联合组建的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兵力达12万人。以孙永勤为总司令的抗日救国热河军,兵力达5000余人。

自发组织起来的50多万义勇军,从松花江畔到辽河两岸,从长白山到兴安岭,整个白山黑水间到处响起义勇军抗击日寇的枪声。东北义勇军牵制和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日本不得大量派遣最精锐的部队来不断加强东北的统治,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对抗东北义勇军,日军的王牌部队关东军从起初的5万多人,不断增加,最后兵力多达15万余人。

 

东北抗日英雄 

义勇军逐渐处于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没有枪支弹药、没有物资后援,没有兵源补充,多部路军领导人相继牺牲,东北义勇军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独自苦苦抗争。东北客观条件艰难,环境恶劣,在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抗联战士没有固定住所,常年流动在山林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一夜过去,每个营地里都有冻死的士兵,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抗联没有盐巴,无论冬夏都不敢生火,抗联战士首先要解决活着的问题,然后才是取得胜利。

大多数的义勇军战士在当年就已经牺牲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牺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队伍打败了打散了,再组建,哪怕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阵地失去了、重新夺回来,哪怕是一寸土地,也要用鲜血捍卫国家的完整与尊严。义勇军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但它所建树的历史功绩和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影响。

东北人民抗日的战火一直熊熊地燃烧着,一支队伍被打垮了,又一支队伍很快地出现了,一波又一浪地向前发展。义勇军主力被打散了,其余部还在继续坚持战斗,一个新的斗争高潮又很快地到来了。东北义勇军为中国*********领导的抗日联军坚持东北14年的抗日斗争及以后全国8年的全民抗日战争提供了经验,用铁与血捍卫了东北的尊严。

东北抗日游击队 

1932年春,中共满洲省委组建南满抗日游击队,游击队的全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前身是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通称磐石游击队,杨靖宇任队长。之后中共东满特委将这个地区的几支游击队合编为东满游击队。任命王德泰为大队长。这支队伍在图们江和雅河一带开展活动。1933年10月10日,在哈尔滨以东铁路东段上的重镇——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三股流村出现了一支仅有13人的小小游击队,这就是珠河抗日游击队,队长赵尚志。

 

东北抗日英雄 

这是珠河抗日游击队成立的开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游击队发展很快,1934年6月29日,在铁道南柳树河子(今乌吉密乡南部),以珠河抗日游击队为基础,吸收绺子队和义勇军参加,正式编成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支队司令为赵尚志。1932年3月20日,在中共密山县委领导下,由富振声等领导人将勃利、林口、密山等群众武装,联合起来组建游击队。中共密山县委正式成立密山抗日游击队,张宝山为队长。

1932年初,中中共满洲省委派清华大学学生出身的张平洋(张甲洲)、张文藻等回到家乡巴彦县开展组建抗日武装工作。不久,在巴彦县委领导下,很快就建起一支称为巴彦抗日游击队,张平洋任队长。1933年5月,宁安党组织把李荆璞率领的“平南洋总队”改编为“宁安工农义务队”,李荆璞为大队长。1933年冬建立起了“汤原反日游击队”,戴洪宾任队长。1932年6月,在组织救国会基础上,由崔石泉、金文亨组建了饶河抗日游击队。除此之外,还有1932年秋建立的海伦游击队,同年冬建立的海龙游击队等,当时都积极开展了抗日游击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东北抗日英雄 

东北抗日游击队不断地发动袭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据伪满铁道机关统计,仅1933年3月至10月,抗日游击队就袭击伪铁路659次,破坏铁道101次,击毙日伪护路军546名。又据伪奉天省警察署统计:辽宁省内的抗日游击队,1934年6月份袭击敌人709次,7月份为759次,8月份为1716次,12月份为1706次。在斗争中,各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游击区也不断扩大。不久,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即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1936年2月,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拟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决定将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一律改为东北抗日联军。全国抗战爆发后,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为杨靖宇;第2路军总指挥为周保中;第3路军总指挥为李兆麟。东北战场上三个闪亮的民族英雄,如同三把钢刀,让关东军恨之入骨、闻之胆寒。

从1939年到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但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意志没有被打垮,抗联部队缩编,开展小型游击战争,保存了一部分精华和骨干力量,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在苏联整训期间不断地派出小股部队回国深入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驻苏的教导旅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语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9月3日长达14年之久。东北战场牵制和抗击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抗日战争首先是在这里打响的,最后是在这里取得胜利的。东北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艰苦卓绝地奋战了14年,付出了3500万人牺牲的巨大代价,这意味着每个东北家庭都有亲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东北抗战死死地牵制了近百万的日本关东军,打破了日军“北进南下”的侵企图,为争取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中国反侵略战争历史的奇迹。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0
留言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8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