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漂泊 为爱而流浪的三毛

导语

三毛,一位普通的女子,却有着不普通的人生经历,她是文坛中的一枝独秀,半生漂泊,为爱而流浪,她用文字展现着自己内心的孤寂。她的一生都是走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流浪远方。她与荷西的爱情也令许多人为之动容。三毛的作品与独特的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走了,留下了太多疑问,无人能够破解,20多年了,人们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遗忘她。反而这20多年来,人们一刻不停地去求索和感叹她浪漫和传奇的一生。


大美黑龙江 供稿:海潮 编辑:裴汉
半生漂泊 为爱而流浪的三毛
   一、风尘中走来的女子:三毛

三毛,一个美丽、瘦弱的东方女子,怀揣着浪漫,流浪远方。54个国家都留下了她风一样的足迹……她曾经爱过很多人,但最终她依然孤独,她的浪漫与纯情让许多女子为之模仿和向往,撒哈拉这个地方也因此被许多人所知晓。她一生作品甚多,无声无息的走入了无数人的生活,让人们有了希望和目标,但遗憾的是她最终却没能走出自己的人生枷锁。

1、三毛的另类童年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祖籍是在浙江省定海,父陈嗣庆是位成功的律师,母缪进兰。陈平1943年出生在重庆,家里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叫陈田心,比陈平年长3岁,下面有二个弟弟陈圣和陈杰。抗日战争胜利后跟着父母搬到南京,再迁回到台北。陈平在台北入读是中正国民小学,1954年考入台湾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学。童年的陈平总是喜欢捡拾别人丢弃的物品把玩,还很自得其乐。 【详细】

  

在陈平初二的时候,数学常得零分。至第二学期陈平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都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不要留级,陈平把题目背下来,小考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老师怀疑她作弊,于是便重新出了题目叫陈平作答,结果她得到零分。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面,用毛笔在她的眼睛上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来羞辱陈平。于是陈平第二天在教室昏倒,从那时候起,她脆弱的心灵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以后自己经常逃学到公墓看小说,后休学。第二年又复学,仍然经常逃学到图书馆去看书,最后正式退学。当时,小学生受体罚很常见,但她就是不接受,自尊心很强,说不愿上学就不愿上学,真的不去。父母最后只能接受、认同。

陈平从小和一般孩子不太一样,思想、说话、语言能力,都很杰出。从小英文就讲得好,后来到德国还考到德语老师的正式执照。陈平不上学后,先和邵幼轩学画,她学画的天分非常高,随手画花、兔子都很生动。如果她一直从事学画,应该是不错的画家。

2、三毛与她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的《橄榄树》是那样的令人回味,记得她自己是这样评价的:“橄榄树不是代表和平,那是一个人一生的追寻,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橄榄树就是三毛追逐的梦想。她的一生是绚烂的。梦想的追逐与绽放,都是她生命里最华美的乐章。“我做任何事都是用生命去做。”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用生命去创作的作家。 【详细】

三毛的创作有着浓厚的主观意向性和“自叙传”的色彩,她把一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很自然地融进她的众多“故事”之中。在她的眼中,少女的迷茫与感伤、撒哈拉的壮阔与美丽、异域风情的神秘与追求以及自己与丈夫荷西的真挚爱情都是她笔下美丽动人的故事。三毛在《橄榄树》中寻找着,所以她要远走他乡,要不停地走向远方。这是一个诗人在行走,是精神的漂泊者在大地流浪,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故乡。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涧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三毛要寻找的是心灵的自由,小鸟、小溪、草地,这是她的精神家园。一个诗人,她的家园不是大都市,不是密集的高楼,不是喧嚣的人群,不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她,在孤独中拒绝这些,身在闹市,她的心灵飞翔的是小鸟、小溪、草地。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三毛就这样行走着,从南到北从东自西一路飞翔,伴随她的有那个荷兰人,还有她的孤寂、伤感、痛楚、快乐……还有鸟儿一样自由的心灵。三毛就这样走着,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远方的橄榄树,就在三毛流浪的目光中摇曳,在风中忧伤地歌唱,那是三毛要寻找的家园。那棵橄榄树,永远在远方。

   二、三毛与爱人荷西:情迷撒哈拉

在西班牙的一个夜晚,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见证了三毛与荷西的美丽邂逅,他们互相吸引、互相沉醉,相约六年之后再度重聚,两人都默默的遵守着自己的约定,最后他们步入礼堂,为爱牵手。三毛选择了荷西,也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到的幸福。在她最美的一段时光里,在她的内心深处,荷西,就是她童话世界中的一个为她而等候的白马王子。

 

1、一见倾心,许下六年之约 

西班牙的小白房子、毛驴、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那样粗犷,那样朴质,是她向往中的美丽乐园。三毛在这样的意境里,遇到了她终生的所爱——西班牙男孩荷西。三毛就读文化学院哲学系三年级,住在马德里大学宿舍,既不认识什么人,语言也不通,唯一的依靠,就是家信。收不到信,就流泪,收到信,就关起房门不停的写回信。除了读书,她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完全没有计划过日子。西班牙的秋天,树叶尽落,冬天将来临。到西班牙不久,她认识了一个男孩子Jose,用中文名字叫他荷西。

这个西班牙男孩很纯真,和三毛是很普通的朋友,她和他踢足球,三毛守球门,骑摩托车,打棒球,到旧货摊购物,两个人过着很快乐的日子。每星期有三四次,荷西会在宿舍旁的大树下等三毛,修女们总是调侃三毛:“Echo!Echo!你的表弟来了!”当时,三毛读大学二年级,荷西念高三。有一天,两人在公园闲坐,荷西对三毛说:“Echo,你等六年,我有四年大学要念,还有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要娶你。”三毛当时很感动,握住荷西的手。荷西说,他的愿望是拥有一栋小小的公寓。他外出赚钱,三毛在家煮饭给他吃,这是他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这种朴实的理想真的使三毛感动了,三毛想,荷西说的话,不就是自己初恋时对那位男孩子说的话吗?她知道,荷西对她是认真的,这已不是一份普通的感情了!不能伤害他。再说六年的时间太长了,他能没有变化吗?三毛告诉荷西:“我们都还年轻,你也才高三,怎么就想结婚了呢?”他说:“我是碰到你之后才想结婚的。”三毛不允许荷西再到学校找她,他们分手了。三毛还记得分手的那夜情景:荷西硬要她先走,三毛不愿先走。他拗不过她,就倒着往后跑,手里拿着他从未戴过的法国帽,一面挥手,一面喊道:“Echo!再见!Echo!再见。”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还扮着鬼脸。“那种景象──在马德里喊着我的名字倒着跑,除了大枯树和平原外,羽毛般的雪花隔着我俩在天空中漫天飞舞”,那种景象三毛永远也忘不了。

2、一份神秘的求婚礼物 

六年之约,很快就到来,荷西托一个朋友捎来他的近照和一封信,照片上的帅小伙正在河里捉鱼,留一脸的大胡子在阳光下灿烂地笑。三毛感觉:荷西长大了!返台后的三毛遭遇到了她的第一次情感不幸,也就是她的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余她重返西班牙,于是,冥冥之中的异国姻缘开始走近他们。

 

那一天她接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有要事嘱她赶过去她家。她根本不记得这一天是荷西来看她的日子,而三毛与女友外出的下午,荷西打了十多个长途电话给她却找不到人。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又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

就像三毛在《我的宝贝》中这样描绘着自己的幸福:

那时候,我们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床架,没有衣柜,没有瓦斯,没有家具,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吃的,没有穿的,甚而没有一件新娘的嫁衣和一朵鲜花。而我们要结婚。结婚被法院安排在下午六点钟。白天的日子,我当日要嫁的荷西,也没有请假,他照常上班。我特为来回走了好多次两公里的路,多买了几桶水,当心的放在浴缸里存着——因为要庆祝。为着来来回回的在沙漠中提水,那日累得不堪,在婚礼之前,竟然倒在席子上睡着了。接近黄昏的时候,荷西敲门敲得好似打鼓一样,我惊跳起来去开门,头上还都是发卷。没有想到荷西手中捧着一个大纸盒,看见他那焕发又深情的眼睛,我就开始猜,猜盒子里有什么东西藏着,一面猜一面就上去抢,叫喊着:“是不是鲜花?”这句话显然刺伤了荷西,也使体贴的他因而自责,是一件明明办不到的东西——在沙漠里,而我竟然那么俗气的盼望着在婚礼上手中可以有一把花。

 

打开盒子来一看的时候,我的尖叫又尖叫,如同一个孩子一般喜悦了荷西的心。是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说多吓人有多吓人,可是真心诚意的爱上了它,并不是做假去取悦那个新郎的。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这份礼物。荷西说,在沙漠里都快走死、烤死了,才得来这副完全的,我放下头骨,将手放在他肩上,给了他轻轻一吻。那一霎间,我们没有想到一切的缺乏,我们只想到再过一小时,就要成为结发夫妻,那种幸福的心情,使得两个人同时眼眶发热。

3、爱已去,失去荷西的锥心之痛 

荷西在拉芭玛岛的海底进行水下工程操作时意外丧生,他的死,三毛成了另一个“未亡人”,而荷西,这个一生热爱大海的人,终于将他的生命献给大海。由于荷西的离去,三毛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当时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执意要陪荷西一起走。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着替荷西订做墓碑,又每天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详细】

 

三毛无法面对荷西和自己永别的这个事实,她把荷西安葬在了她们经常散步的墓园里,在埋葬了爱人之后,三毛写下了这样的话:“埋下是我,走了的,是我们。”之后,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定居,结束了长达14年的异乡生活,这个时期的三毛也终于成为了 “大家的三毛”。

 

1981年,三毛把怀念荷西的散文结《梦里花落知多少》和《背影》出版,风格哀而不伤,此后,三毛开始在台湾做环岛讲演,白天她在演讲台上兴奋的有些近乎歇斯底里,可是每当夜晚来临,她又开始独自品尝着失去荷西的锥心之痛。

   三、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的忘年交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1、王洛宾:“橄榄树”下的忘年交

三毛写给王洛宾的一封信,让两人关系充满神秘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 【详细】

 

“西部歌王”王洛宾与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段忘年之交,在过去的岁月中曾被称为佳话。1990年风尘仆仆的三毛与王洛宾首次在新疆见面,由此拉开了两人感情的序幕,“掀起你的盖头来,美丽的头发披肩上。像是天边的云姑娘,抖散了绵密的忧伤。”这是王洛宾套用其经典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曲调重新填词的“第五段”歌词,相信也是三毛留给王洛宾的最美好的第一印象。

在第一次见面之后的20天,王洛宾就收到了三毛的信,信中写到:“我亲爱的朋友,洛宾: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我不要称呼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世俗的观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现在,三毛给王洛宾老人的信,也可称作为“情书”,成为一段美好情谊的见证。两位均已作古,我们欣赏与赞美他们曾有过的友谊和感情。

2、张乐平:与三毛的父女情 

“三毛”笔名的由来一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我切望这封信能够平安转达到您的手中。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看了今生第一本书,就是您的大作《三毛流浪记》。后来等到我长大了,也开始写书,就以“三毛”为笔名,作为您创造的那个三毛的纪念。在我的生命中,是您的书,使得我今生今世成了一个爱看小人物故事的人,谢谢您给了我一个丰富的童年……这是三毛写给张乐平的第一封信。

1989年4月,三毛决定要去上海看望张乐平,第一次见面,三毛给张乐平的礼物是她的新作《我的宝贝》,三毛在书上写道:“爸爸,谢谢您创造了我的笔名。”张乐平先生待人接物有礼有份有艺术。亲切温暖、谦虚自然,又极懂得体恤了解他人心理。匆匆三日相处,与张乐平先生,除了笔名之间的缘分之外,也建立了另一份坚定不移的天伦之爱。”

   四、滚滚红尘:三毛自杀成谜

1991年1月4日清晨7点钟,台北市荣民总医院的清洁女工走进了住院楼A072室,开始进行卫生打扫,她发现这间病房的床是空着的,她本能地推开了浴室的门,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此时,穿着睡衣的三毛,端坐在盖着的马桶上,肉色的长筒袜,一端勒在她的脖子上,另一端挂在点滴钩上,这个迹象表明三毛自杀了。女工立刻跑出去大声呼喊,赶来的医生马上把三毛放下来抢救,可惜三毛已经气绝多时,还魂无术。4小时之后,警方赶到了现场,经过检查,他们认定,三毛的死亡时间是凌晨两点。 【详细】 

得知女儿自杀的消息,三毛的母亲几乎昏厥。几个小时之前,她刚刚才跟女儿告别。女儿刚做完一个很小的乳腺手术,手术也进行得很成功,怎么就突然自杀了呢?三毛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能接受。不管能否接受,三毛,这个影响了千百万读者的著名作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没有留言,没有遗书,没有向任何人做过任何临终嘱托,把谜一样的人生,谜一样的死因留给了身后的人们。

三毛的离世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三毛之死究竟是意外事故,还是计划已久的自杀?三毛离世前的最后一年究竟是何种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三毛离世之前有没有留下什么留言、遗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最后一个电话究竟给了谁?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三毛偷偷地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夹在她的最后一本新书《滚滚红尘》中,送给了来医院看望她的眭澔平,并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天将电话打到眭澔平家,可惜眭澔平并未在家,电话留声机真实地记录下了三毛生前最后的声音。直到三毛离开人世,眭澔平才在西伯利亚飞驰的火车上意外发现了三毛偷偷藏匿给他的最后一封信,而该信被心思巧妙的三毛夹在了书中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一场戏中……

 

信中这样写到“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等,直接流露出去意已决的决心,信中共含有12个密码,包括:“小熊”、“敦煌飞天”、“自制心太强”、“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钥匙、“起码一百把交给谁”、“白色的那只小熊”、“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亲得有点灰扑扑的”、“火车、汽车”、“夜雨敲窗”、“松了衣袖”、“我要走了”、“爱人……同志”。这些“密码”均是三毛生前最后一年中与眭澔平共同的默契与秘密,有的展现了三毛的大爱与寂寞,有的清晰地揭示了三毛当下的心情状态:“小熊”是三毛对眭澔平这个真挚热情的好友的昵称;“敦煌飞天”则是对生死的另类而美丽的解读;“口红”是象征内心状态的暗语;“爱人同志”是对人生伴侣的向往……

三毛究竟为何离去,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她在风尘中走来,又洒下重重迷雾悄然而去,也许是太思念荷西,追随而去。也许是看破红尘,害怕孤独,也许……

   结语: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她内心的深处,和荷西的爱恋,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更多精彩请点击——大美黑龙江 http://www.dmhlj.com/ 

分享到: 0
留言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1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