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政变虽不光彩!但政变者却留下了个好名声

发布日期:2018-12-22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有名的没有流血的军人政变,政变之所以有名,除了政变后中国产生了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王朝外,政变居然没有流血。无论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世界的历史上,军人政变不流血,是极其罕见的。所以,这次政变虽然不光彩,但政变者却留下了个好名声。他的名字叫赵匡胤,政变的名称叫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赵宋王朝的开拓者,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二百年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的局面;让饱经战火之苦的百姓,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这样的人格魅力,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极有作为的明君,他的皇位的获得,却似乎不那么光明正大,不那么值得效仿,因为,那是一场充满阴谋的“黄袍加身”军事政变。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朝廷内外风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一场充满阴谋的政变计划就在这里付诸实践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将官,混杂在官兵中议论,且广为散播,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们的哗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将官士卒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不等赵匡胤回答,赵匡义、赵普等便授意手下心腹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作从醉酒中醒来的赵匡胤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样的声音瞬间传到了几里外。这便是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的不流血军事政变,赵匡胤就这样被拥立为皇帝了。但他却装出一副迫不得己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苦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随即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齐声应道:“诺!”于是,赵匡胤率领兵变的队伍,回师京城。

  守备京城的主要禁军将领是石守信、王审琦等,这些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了。陈桥兵变就这样以极少的流血为代价,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京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仓促遣将北上抵御,是上了大当。但事以至此,无可奈何,范质等只得率百官听命于赵匡胤。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就这样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遂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时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遂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九月,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北汉南掠;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开始了统一战争。

文章来源:萧家老大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