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古代的皇帝如何选妃?皇帝吃剩的菜咋处理

发布日期:2018-11-15

 

  问:古代皇帝如何选妃? 

  答:古代帝王如何选妃?可能不同朝代有不同做法。我这里只来说说明朝的选妃过程。为什么要说明王朝?因为恰好看到了这方面的两则野史。

  一则野史是《杂事秘辛》,伪托汉朝人所撰,记述东汉时梁莹被选入宫之事。但《杂事秘辛》实际上是明朝人的作品,反映的应该是明朝宫廷选妃的过程。

  按《杂事秘辛》的记载,汉桓帝看中了梁商之女梁莹,派了女官吴姁到梁家,对梁莹进行体检。下面就是体检的全过程,因为过于香艳,我只抄录《杂事秘辛》原文,就不翻译了,以免文章被撤——

  “姁为手缓,捧著日光,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拊不留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约略莹体,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冒骨。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自肩至指,长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髀至足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久之不得音响。姁令推谢皇帝万年,莹乃徐拜称皇帝万年,若微风振箫,幽鸣可听。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及口鼻腋私足诸过。”

  汉朝,哦不,明朝的选妃过程大概就是这样的。

  我还看过另一则野史,即清代人写的《明懿安皇后外传》,里面也讲到明代选妃的经过,我也转引出来——

  “天启元年,熹宗将举行大婚礼,先期选天下淑女,年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钱币,其父母亲送之。以正月集京师,集者五千人。天子分遣内监选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循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去之。几遣归者千人。明日,诸女分立如前。内监访视耳目、口鼻、发肤、腰领、肩背,有一不合法相者去之;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其声之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皆去之。去者复二千人。明日,内监各执量器,量女之手足,量毕复使周行数十步,以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钜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其留者亦仅千人,皆召入官,备宫人之选。分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于是入选者仅三百人,皆得为宫人之长矣。在宫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而汇评其人之刚柔愚智贤否,于是入选者仅五十人,皆得为妃嫔矣。”

  从《明懿安皇后外传》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明王朝的这一次选妃,预选5000人,都是13至16岁的少女,送至京师,接受内监体检。第一次体检时淘汰掉1000人。第二次体检时淘汰掉2000人;第三次体检时又淘汰了1000人,只留1000人;最后一次体检再淘汰700人,只有300人入宫实习。实习一月后,再选出50人为嫔妃。

 

  问: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后都怎么处理了? 

  答: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后会怎么处理,可能不同王朝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里只说说晚清与南宋初的情况,因为恰好看到这方面的史料。

  先说晚清。据清末太监信修明的回忆录《老太监的回忆》记述,慈禧太后的膳食非常丰盛,老太婆根本就吃不了多少,剩菜非常多。吃剩的菜怎么处理?赏赐给王公大臣、嫔妃宫女:“赏某王若干品;某大臣若干品;皇上的、后妃的、会亲的、总管首领的不够角色的回事小太监,也要端一品。剩余则旧御膳房。膳房首领太监分餐一顿也有厨役之分。”

  至于连太监都不吃的“鸡头鱼尾头脑下水、刀前刀后肉类”,则低价卖给宫外的二荤铺小馆和好馋人家,“价格较之市价可省一半”。当时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外有一批小贩,专门承买宫中的剩菜。

  再来说说南宋初的情况。宋高宗的膳食比较节俭,不过也有吃剩的。剩下怎么处理,也是分给宫人吃。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高宗在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前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高宗专门准备了一副公筷,以免宫人吃到他的口水。嗯,很讲卫生,也注意到宫人的感受。

 

  问:和珅的生活到底有多奢侈? 

  答:和珅的生活到底有多奢侈,我们先看看他的家奴刘全的生活就不难想象了。《清实录嘉庆朝实录》载,“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一个家奴的财富多达20多万两银,还有大批珍珠,主子的富有程度可想而知。

  《清稗类钞·豪奢类》则有和大人奢侈生活的直接记载,这里我们来看原文记载好了:“和珅贪黩枉法,僭侈踰制,世多知之。相传和每日早起,屑珠为粉作晨餐,饵珠后心窍开朗,诸事□了。凡已旧及穿孔者,屏不服,即服之亦无效。价极重,一粒二万金,次者万金,最贱者犹值八千金。吴县珠贾石某专司其事,牟利甚厚。藏珠之法,搓赤金为丸,裹以缊,袭以锦囊,贮以精美小箧。海上采珠者日涉风涛中,得美珠必投石,石装潢之,以时献。”和大人吃珍珠,就如我们吃葡萄一样。他的生活有多奢华,你自行想象吧。

 

  问:为什么银子有“碎银”,黄金却没有“碎金”的说法? 

  答:其实是有“碎金”的说法的。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1、《影梅庵忆语》:夜半,家君向余曰:“途行需碎金,无从办。”余向姬索之,姬出一布囊,自分许至钱许,每十两可数百小块,皆小书轻重于其上,以便仓卒随手取用。”

  2、《北东园笔录》:“建阳梁艺圃,家本素封而好施与,遇人急难,辄赀助之。每年腊底,取数百碎金分为小封,见贫苦人路过者,潜投路旁,欲令拾去。有廉介不苟取者,遂于黑夜阴置其门下,务使穷人普得之而后慰。”

  3、《明实录熹宗实录》:“臣查节慎库册内,有往年存贮大条金十块,叶金、碎金共数十两,及玉带、大珠、宝石等项。”

  4、《留青日札摘抄》:“金二十四万锭,碎金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元宝五百万锭,约计银二十五千万两,零银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

  你看,古人还是会使用“碎金”一词的。不过,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碎银”的说法很常见,“碎金”确实不多见。这大概是因为,黄金非常珍贵,不是一般的支付工具,日常交易很少会用黄金。古人对黄金的使用,主要是将它作为价值储存工具,或者作为首饰材料。不管是用于储存,还是作首饰,其状态都不大可能是“碎金”。反映在语言习惯中,就是“碎金”的说法很少见。

  另外,传统文人也喜欢将他们珍视的文章比喻成“碎金”。

 

  问:马戛尔尼面见乾隆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历史是否会改写? 

  答:大家都知道,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了马戛尔尼使团来到承德避暑山庄,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向乾隆皇帝拜寿,并提出通商的请求。英使的这次晋见,与清廷发生了一点礼仪方面的争执:是否要对乾隆行跪拜礼。现在许多文章都认为,马戛尔尼坚决不跪拜,最后乾隆大度地允许马戛尔尼行单腿下跪之礼。所以题主才有这样一问:“马戛尔尼面见乾隆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历史是否会改写?”

  是不是跪拜之类,只不过是一个礼仪问题,尽管背后大有文章,但坦率地说,对历史发展而言,礼仪问题只是小枝末节,不管是乾隆主随客便,便是马戛尔尼入乡随俗,都影响不了历史的发展。其实,按学者的研究,马戛尔尼最后是行了跪拜礼的,“双膝下跪三次,每次三俯首深鞠躬,但不叩头;紧接着在呈递国书时,则用英式礼节,单膝跪地,亲手将国书交与皇帝,但免去吻手礼。”(参见黄一农《印象与真相——清朝中英两国的觐礼之争》)但马戛尔尼下跪了,乾隆就会答应他的通商请求么?显然不是。

  礼仪问题是不会影响历史走势的。能够影响历史走势的是马戛尔尼使团当时向乾隆提出了什么要求,以及乾隆的回应。《清史稿》写得很清楚:“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王雅治遣使臣马戛尔尼等来朝贡,表请派人驻京,及通市浙江 宁波、珠山、天津、广东等地,并求减关税,不许。”乾隆表现出来的自大,实际上是错过了近代通商体系的邀请函,自外于世界潮流而不自知。

文章来源:我们都爱宋朝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