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为啥说匈奴的灭亡不是因汉朝而是他们自己

发布日期:2018-09-26

 

  两千多年前,曾有一个强大的游牧王国横亘于中国的北方,它就是匈奴。匈奴用那来去如风的骑兵,密如暴雨的箭矢,建立了一个幅员万里的大帝国。在东亚的舞台上,匈奴与汉朝两雄并立,爆发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争。对于汉朝来说,匈奴是最终极、也是最难缠的敌人。他们具有极其坚毅的性格,他们骄傲地称自己为天子骄子。作为草原的猎鹰,大漠的狼群,他们不向任何人投降,这自然也包括强大的汉朝。然而在汉朝的分化、打击和利诱之下,匈奴迎来了可悲的堕落,他们将自己的尊严忘得一干二净,最终走向了消亡。

 

  曾经骄横无比的“天之骄子”

  匈奴人很喜欢用“天之骄子”来称呼自己,匈奴单于曾在给汉武帝的国书上写道:“南有强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也许从一开始,匈奴人就并不称自己为“匈奴”,毕竟“匈”和“奴”都不是什么好词,应该是华夏人为了贬低他们而创造的称呼。他们本来的族号,应该就是“胡”。而匈奴国(胡国)也可以翻译为“天之骄子”的国度。

  匈奴人的骄傲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他们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强悍武力。他们的铁骑风驰电掣,几乎踏遍了整个东北亚的草原、森林,居住于其中的百蛮无不在他们的威力下授首臣服。从西域到东胡,从汉朝边界到丁零,匈奴人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游牧国家。而这一切,离不开他们的首领——匈奴单于的领导。

  匈奴单于的全称是撑犁孤涂单于,只有姓挛鞮的匈奴男子才能担任。挛鞮氏在匈奴的地位,就像阿史那在突厥,就像孛儿只斤在蒙古。在他们的语言里,“撑犁”意味着天,“孤涂”意味着子,而单于的意思是“广大”,翻译成汉语也就是天子的意思。在华夏人眼里,只有中国的统治者才能称为天子。处于广袤荒芜之地的蛮夷统治者,居然敢自称天子,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僭越行为。然而对于这种严重的冒犯行为,华夏人却无能制止,因为匈奴人实在太强了。

  从秦亡汉兴的那几年里,匈奴在第一代草原雄主冒顿单于的带领下,迅速强大起来。匈奴骑兵横扫东北亚,西破大月氏,东灭东胡,向南击灭楼烦和白羊,尽复秦朝蒙恬从自己手中夺去的河南地,形成了一个幅员万里的超级帝国,胜兵三十余万。

  一山不容二虎,强大的匈奴必然会与试图建立东北亚新秩序的汉朝发生正面冲突。汉朝的异姓王韩王信(不是“兵仙”韩信)经受不住匈奴人的围攻,选择了投降,并他的新主子一起,寻求进攻汉朝的边境。于是,身经百战的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试图平定韩王信,并给其背后的匈奴一点颜色看看。狡猾的冒顿单于刻意地掩盖自己的实力,让汉人以为自己软弱可欺。匈奴军假意撤退,不知是计的刘邦率部奋力紧追,以步兵为主的汉军战线,也逐渐拉长。而刘邦的本部军队,更是与主力相脱离。随后,匈奴骑兵顺势回击,竟将刘邦围困于平城白登山长达七天之久。

  此战给汉朝留下了极深的阴影。直到东汉,人们仍将“平城之围”挂在嘴边,用以警告统治者妄开边衅的危险。当时的白登山天寒地冻,汉军因冻饿而死的士兵有很多。围绕在四周的匈奴骑兵多的难以计数,司马迁甚至认为有四十万之多。而且匈奴人的军势十分惊人,西面尽是白马,东面全是青马,北面都是黑马,南面均是红马。刘邦与冒顿两位雄主对峙着,但是谁也吃不掉谁。为了全身而退,刘邦不得不采用陈平的诡计;而冒顿单于见汉军的援兵将至,也被迫打开了一个口子,让刘邦逃走。

  从整个战役来看,匈奴和汉朝难分胜负。毕竟匈奴的傀儡韩王信势力为汉军所消灭,在另外两条战线上,周勃和灌婴也给了匈奴有力的打击。其后,陈豨勾结匈奴、韩信造反,最后被樊哙带兵击退。虽然匈奴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征服汉朝,但是他们却清楚地明白,百废待兴的汉朝同样没有能力消灭自己。而凭借优势的骑兵,战争的主动权是在自己手上的。于是匈奴对汉朝边境发动猛攻,掠走了无数人口和财产。为了应对匈奴的入侵,汉朝被迫以宗室女与匈奴和亲,赠与匈奴大量财富,并和匈奴人结为昆弟之盟。面对汉朝低三下四的态度,匈奴人变得更加骄横,言辞也愈加无礼,终于发生了“谩书之辱”的事件。

  刘邦去世后,其妻吕后称制,掌握了汉朝大权。于是,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极其冒犯的信件。冒顿在信中妄言,自己死了老婆,而吕后的丈夫刚刚去世,两人完全可以凑成一对,维护“世界和平”。此信一出,汉朝朝野哗然,樊哙更是上书,要求率领十万甲士,横行朔漠。但是吕后以及朝臣深知,此时不是与匈奴全面翻脸的时候,于是汉朝竟选择忍了下来。匈奴继“平城之围”后,又给汉朝留下了“谩书之辱”的国耻。

  此后,汉朝颇带屈辱性质的和亲仍在继续,然而匈奴的侵略并没有停止。匈奴骑兵横行于汉朝的北方,大寇则大利,小寇则小利。汉朝的边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连首都长安也时常面临匈奴人的威胁。

  匈奴单于时常强调自己与汉朝皇帝的对等地位,在给汉朝的国书中将“天所立单于”与汉朝皇帝相并称,而汉朝人也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点。在汉奸中行说的撺掇下,匈奴人和汉朝人玩起了外交游戏。汉朝写给匈奴的书信中,一般用一尺一寸的木札作为简牍;而匈奴则在中行说的建议下,用一尺二寸的木札,所用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要加宽加大。在国书中,匈奴人曾以“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作为题头;而在中行说的建议下,修改为“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极尽骄横之能事。

  匈奴肆意地羞辱汉朝,满以为自己这个邻居是个软弱可欺的奶牛,可以予取予求。然而他们错了,汉朝正以飞快的速度恢复着国民经济,一场红色的烈风即将席卷大漠。

 

  从惨败到臣服

  匈奴的羞辱,对于汉朝君臣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贾谊在给汉文帝的上书中,曾将这种不正常的汉匈关系形容为“首足倒悬”。汉家天子是“首”,而蛮夷之君为“足”,然而本来控制全身的“首”,却要受“足”的摆布。在贾谊看来,这是非常痛心之事,所以汉朝必须“绝和亲”,与匈奴决一胜负。

  晁错在《言兵事疏》中,具体谈到了未来与匈奴作战的方针。他通过比较了汉匈两国在军事方面的优劣,确立了“以长击短”“以夷制夷”的战略计划。其后晁错又接连进献《论守边备塞疏》以及《论募民徙塞下疏》,确立了“培养骑兵、移民实边”的对匈方略。可以说,晁错是对匈奴作战的总设计师。汉武帝对于匈奴的打击,基本遵循晁错的原则。

  通过文景两位皇帝的精心治理,汉朝恢复并发展了经济,拥有了反击匈奴的经济、军事实力。到了汉武帝年间,汉朝积攒数十年的愤怒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汉军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将领的带领下,精锐并出,向匈奴人发动了一轮又一轮地进攻。汉朝对于匈奴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碎匈奴人高昂的头颅,让匈奴单于在汉宫阶下俯首称臣。匈奴人在汉朝的打击下,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损失,丢掉了河南与河西两块战略重地。从此,汉匈战争的主动权便落入汉朝的掌握之中。匈奴人远远地向北退去,从此漠南再无王庭,匈奴对边境的侵略也偃旗息鼓。

  匈奴单于虽然遭受了一连串的失败,并被汉军赶到荒芜的漠北吃沙子,但仍不肯向汉朝的屈服,仍然顽固地维持自己与汉朝的“对等”状态,他们仍以强胡自居。对于匈奴单于拒绝臣服的行为,汉武帝怒不可遏。南越国灭亡后,汉武帝亲自率领十八万骑兵巡边,向匈奴显示自己的肌肉。同时派使者郭吉出使匈奴,让他传达皇帝的口信。郭吉到达单于身边后,以决绝的口气说道:“南越王之首已悬于汉宫北阙,现在皇帝亲自带兵巡边。要么单于就领兵与皇帝一战,要么就乖乖地伏在皇帝阶前称臣,何必躲在苦寒之地吃沙子呢?”对于郭吉的言论,单于又气又恨。但是摄于汉军的威力,又不敢将他怎么样,只是将之扣留了下来。

  汉武帝时,匈奴虽然不肯称臣,但是态度已经软化,很长一段时间不敢骚扰汉朝边境。并且还带着礼物,向汉朝请求和亲。此前是汉朝求着匈奴的和亲,现在换成了匈奴请求和亲,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换取自己的安全,简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匈奴为了躲避汉军,长期处于荒凉的漠北,又损失了西域、河西、河南等富庶之地,经济实力受到严重损害,匈奴再也撑不起“百蛮之国”的声威。更严重的是,匈奴丧失了抵御草原天灾的能力,这也是他们瓦解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68年,匈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雪灾,人畜损失十之六七,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匈奴从前的属国,如西域、丁零等,争相恐后地向匈奴发动进攻。他们对于匈奴的仇恨,可不比汉朝浅。在军事失败和天灾面前,曾经坚若磐石的匈奴终于发生了分裂,偌大的草原出现了五个单于,互相攻伐不止。为了以夷制夷,完全控制匈奴,汉朝选择扶植其中最弱小的呼韩邪单于。

  在是否投降汉朝的问题上,呼韩邪曾经和部众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依靠汉朝的力量统一匈奴,有悖匈奴人的习俗。匈奴人之所以能威行百蛮,无非是勇力而已。匈奴的内战不过是兄弟之争,即使战败牺牲也没什么丢脸的;然而投靠汉朝就不一样,这是丧权辱国的行为,不仅辱没前代单于,而且会被诸国所嘲笑,以后还怎么号令百蛮呢?然而呼韩邪为了利益,最终还是决定投靠汉朝。从这时起,曾经高傲的匈奴人终于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向汉朝皇帝俯首称臣。在汉人的帮助下,呼韩邪打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了全匈奴的单于。

  从匈奴人的立场来看,呼韩邪无疑是民族的叛徒,借助外人的力量来打击自己同胞,无论如何都是可耻的行为。呼韩邪虽然统一了匈奴,但并不是勇力使然。同时,呼韩邪的行为也为后世开了坏头,为匈奴进一步分裂埋下了伏笔。而这个分裂,最终造成了匈奴民族的消亡。

 

  彻底的堕落

  汉朝对呼韩邪的帮助绝不是免费午餐,汉人要得就是匈奴人的彻底臣服。对汉朝感激涕零的呼韩邪,选择以臣礼侍奉汉朝,并向汉朝输送质子。而汉朝对待呼韩邪也并不差。在呼韩邪入朝后,汉朝给了他超越诸侯王的待遇,给呼韩邪赠送了大量财物。此后名将陈汤领军远涉万里,击败了匈奴最后的反叛力量郅支单于。对于自己竞争对手的陨灭,呼韩邪心情十分复杂,史载“且忧且惧怕”。呼韩邪明白,自己的匈奴已经和汉朝不是一个等量级,在也不具备与之讨价还价的余地。从此以后,匈奴投入了汉朝的怀抱。汉朝不仅可以册封匈奴单于,还可以轻易干涉匈奴的内政。为了奖赏呼韩邪的忠诚,汉朝答应了他和亲的请求,将著名美女王昭君嫁给了他。此后的匈奴单于,开始以臣礼侍奉汉朝,再也不敢称自己为“天所立大单于了”。

  匈奴归附汉朝后,两国实现了难得的和平,两方百姓都充分享受了和平的好处。汉朝的边塞,再也不会见到直冲云霄的狼烟。双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原本苦寒的边境立即繁荣了起来,成为“人口炽盛,牛羊布野”的富饶之乡。

  然而匈奴投靠汉朝也不是全然没有害处,因为汉朝可以随意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特别是自己属国的事务。匈奴不再对自己属国具有管辖权,也不能接受属国的人质和贡赋,“百蛮之国”的称号已经名存实亡,这一切让匈奴感受到了羞辱。到了王莽时期,中原王朝对于匈奴的羞辱达到了顶峰。王莽看不起匈奴人,并将匈奴单于的玺降格为章,还将匈奴单于贬低为降奴服于。王莽的妄为终于引发了匈奴的反叛,从此汉家的边塞又陷入了无尽的烽火之中,曾经的繁荣终究化为累累的白骨。

  王莽灭亡后,东汉在废墟中建立。此时匈奴又恢复了往日的骄横,他们狂妄地自比于冒顿单于。匈奴人自以为击王莽“有功”,竟要求东汉服从于匈奴。同时,匈奴人带领鲜卑、乌桓,在东汉的三边大肆寇抄,造成了极大破坏。虚弱的东汉根本无力抵抗,只能放弃边郡,将居民内徙。东汉的退缩让匈奴愈加嚣张,他们基本恢复了往日的势力范围,曾经的大匈奴似乎又回来了。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匈奴又分裂了。匈奴日逐王比因为政治斗争失败,带领数万部众要求内附,如呼韩邪故事。光武帝刘秀和群臣商议之后,痛苦地答应了比的请求,将之册封为单于。其部众作为南匈奴,放置于汉朝的边郡,成为朝廷的雇佣军,抵御自己的北方同胞。东汉还宣称,只要帮助自己击败了北匈奴,就将放南匈奴回漠北,成为真正的匈奴之主。

  虽然比和呼韩邪都是汉朝册封的单于,但是东汉对待比的规格与呼韩邪相比,要低很多。呼韩邪虽然向汉朝称臣,却有称臣不名,拥有在诸侯王之上的待遇。而在东汉,南单于基本等同朝廷的傀儡。在册封比时,东汉的使者命令他伏拜受诏,这种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南单于比感到非常羞耻,他可怜巴巴地请求汉朝使节,不要让自己在部属面前那么难看。然而,汉朝使节并不准备给他这个面子。看到自己的单于向汉朝下跪,匈奴人无不痛哭流涕,从这时起,匈奴人丧失了自己最后的尊严,他们再也配不上“天之骄子“的称号。

  随后,南匈奴帮助东汉彻底击溃了北匈奴。然而,东汉并不准备履行之前的诺言,南匈奴是汉朝最好的炮灰,又如何舍得放他们回漠北呢?于是,鲜卑趁虚而入,占据了匈奴的故乡,断了南匈奴的归路。从此以后,南匈奴客居于东汉,永久作为汉朝的藩臣。

  寄人篱下的生活是毫无尊严可言的,南单于表面上地位很高,其实处处受到护匈奴中郎将的掣肘。表面上,护匈奴中郎将是为了保护南单于而设置。而实际上,这个中郎将的主要职责是监视南单于,形同太上皇。甚至,一个两千石级官员就可以轻易杀死、废立南单于。汉顺帝永建五年(131年),五原太守陈龟以南单于不能御下为名,逼死了南单于及兄弟左贤王。而汉朝只是将陈龟免职了事。延熹元年,护匈奴中郎将以南单于无能为名,擅自废掉、拘谨南单于,并且另立他人。光和二年,中郎将张修因为自己与南单于不和,竟然私自将他杀死。可以说,从东汉到三国,南匈奴人过着憋闷而屈辱的生活,他们不仅要当兵,还必须为汉朝耕作。虽然不是汉朝的编户,却要承担比普通编户更多的义务。所以终东汉一朝,南匈奴的反叛不断发生。到了西晋,南匈奴的反叛到达了顶峰。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趁中原战乱之机举兵造反,灭亡了腐朽的西晋王朝,开启了五胡乱华的黑暗历史。

  匈奴人虽然开启了乱世,但是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他们的王朝,很快被后来的胡人所取代。失去政权后,本来就高度汉化的匈奴人迅速融入到华夏的大家庭之中,成为汉族诸多源流中的一支。今天,很多刘姓的山西人,就是匈奴的后裔。

 

  匈奴灭亡的教训

  匈奴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勇敢、坚毅而高傲。在没有文字、生产力低下,且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帝国,与强汉周旋长达两百年之久。匈奴真可谓是我们华夏先民既可敬,又可畏的对手。能够战胜他们,是我们大汉民族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的骄傲。

  然而,笔者又不禁为匈奴的灭亡而悲伤。匈奴之所以会灭亡,不仅在于汉朝打击,还在于他们自己。匈奴人为了一己私利,将祖辈的尊严和高傲忘得一干二净,甚至不惜出卖自由,向外族奴颜卑膝。失去尊严的民族,会在亡族灭种的道路上越走越黑,到最后只会被外敌所分化、所征服,最终迎来被淘汰、被同化、被遗忘的命运

  “以史为镜,可以鉴兴亡”。匈奴这个天之骄子的消亡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甚至到最危急的时刻,也绝不能失去自己的尊严与高傲,更不能向外国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要以昂扬的斗志面对困难,团结一心排除万难。这又这样的民族,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史文精品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1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