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92岁李滨回哈尔滨,她温暖了狂人也温暖了家乡观众

发布日期:2021-03-16




   在话剧《狂人日记》中,92 岁高龄的李滨惊喜亮相,她不仅带给狂人温暖,也给冰城戏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采访中,李滨自豪地说:"1929 年我出生于哈尔滨南岗区,是中东铁路职工的孙女,今年 92 岁了,我又回到了哈尔滨。"29 与 92 这两个奇妙的数字碰撞在一起,连李滨自己都觉得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李滨是最早一批北京人艺的演员,也是北京鼎鼎大名的九姑,虽然今年已 92 岁高龄,但李滨的状态依然像个年轻人。采访中问及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时,她神采奕奕地回答:" 我就是精神不死!"


李氏家族的艺术传奇 年仅 21 岁就挑大梁


   李滨的故事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她家兄弟姊妹中有四人从事艺术行业。哥哥李德伦是中国交响乐的奠基者与拓荒者,被尊称 " 中国交响乐之父 "。李滨 1949 年 3 月进入华北人民文工团歌剧表演训练班学习。1950 年 " 老人艺 " 成立后进入话剧队,1951 年参演了《龙须沟》,1952 年随 " 老人艺 " 并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过演员、台词教员、文宣干事、院长秘书,经历了人艺由辉煌向经典迈进的年代,于 1985 年 4 月离休。


△ 1951 年,人民艺术剧院《龙须沟》剧照


   谈到人艺的表演经历,李滨说人艺就是从《龙须沟》起家的,之后辉煌于《茶馆》。当年,李滨在《龙须沟》中扮演王二春。有趣的是,最初排练的时候这个角色并不是由她来演。在联排阶段扮演王二春的演员突然出现了状况,但还有三天就要给《龙须沟》的剧作家老舍先生看了,按李滨的话说,她自己是临时 " 钻锅 " 上去的," 我当时只是一个刚 21 岁的青年,本身也很符合剧中王二春的年龄设定。老舍先生看完此剧,从此便直呼我为二姑娘了。"


   提到人艺的今天,李滨直言不讳:" 现在的演员们都只对台词,很多具体的细节和来头都不深究。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会把细节做得非常生动,那个时候焦菊隐、英若诚、于是之老师们都一起帮忙创作,水平很高,思想角度也很高。当时我们选剧本的角度,会更关乎于美学、哲学,但现在的作品我们就不说美学哲学,刻画人物的思想上都是欠缺的,所以我觉得有点悲哀。" 在她看来,戏剧就是社会学的一部分,做戏必须对社会有更深的了解,而作为演员也应该对社会负责任," 我们应该动脑子,但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家动不动脑子、能不能动脑子、动脑子又怎么样。"


92 岁再上舞台 与所有演员同呼吸共节奏


   这不是李滨第一次参演国外导演的戏剧,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苏联斯坦尼体系的专家到北京办学,每周都会去人艺上课,李滨也系统地学到了许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 " 真经 ",排演了几部前苏联的作品。




   在参演《狂人日记》之前,李滨就非常欣赏陆帕导演,她曾两次在天津和北京看陆帕导演的《酗酒者莫非》,对陆帕的戏剧手法和王学兵的表演连连夸赞:" 他的戏很新鲜,对戏的解读也不一样,他很擅长通过解构完成剧作。" 这次《狂人日记》的剧本更好,鲁迅的文字也更打动她。


   " 鲁迅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机体的病能靠医药解决,但社会集体的病医学是治不了的,所以他拿起了笔杆子。鲁迅之前学过版画,所以他的文字都是有棱有角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管是鲁迅《狂人日记》小说还是这部《狂人日记》戏剧作品,李滨始终觉得它们有值得深究的现实意义," 不管在哪个年代,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一直退出不了历史舞台,明白人能看懂,糊涂人可能看不明白,你看鲁迅和陆帕所呼喊的‘救救孩子’,其实就是‘救救未来’,救救我们的未来。"



   导演陆帕今年 77 岁,李滨今年 92 岁,两个演了一辈子戏剧的人也擦出了不一样的艺术火花。能够扮演《狂人日记》中陈老五的角色,李滨觉得特别幸运。" 本来陈老五在原著中是个中性人物,虽然屡屡出场,但完全没有性格与面孔。而当李滨出现在面试现场那一刻,陆帕就认定这就是他要找的陈老五。李滨觉得,陈老五在剧里有自己独有的一种色彩——关爱人、暖人心,确实她没有那么多文化,也不理解狂人,但这份关爱与温暖始终陪伴在狂人的左右。


   " 我很荣幸 92 岁了还能上台演舞台剧,这是很冒险的。因为舞台剧不像影视剧,我连候场的时候都得跟着所有演员同呼吸共节奏,不然就会接不上。我很希望能完全投入,但毕竟还是 92 岁了。" 李滨说。


年代戏必须尊重事实 她成了组里最年长的顾问


   可以说李滨年轻时生活的年代就是《狂人日记》里试图呈现的年代,自然而然地她成为了剧组里的年代顾问。" 其实我现在比较愿意演些现代戏,因为在年代戏里,我总能看到很多不尊重事实的地方,所以我必须得帮你们弄清楚。"




    李滨也分享了当时和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 解放以后这七十年来,旗袍都已经断代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穿这些袍子、褂子,也不知道内搭应该穿什么。当时张艺谋让我教女演员们怎么穿旗袍,但我看了一眼她们穿的内衣,都是三点式的塑型衣。那个年代就连宋庆龄都不会穿这样的内衣,所以我就给张艺谋写了一封信,把所有的建议都告诉了他。" 这次在《狂人日记》中,服装师也为梅婷准备了一件漂亮的旗袍,李滨看到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件旗袍颜色特别漂亮,面料也是吸光的,但就是开衩开得太高了,这在那个年代肯定是不行的,会穿帮。"




   不仅是旗袍,李滨对《狂人日记》的许多细节都提出了建议,比如大夫用的听诊器,还有舞台上大杂院的宅门。随着越来越多老人们的离去,想重温过去的岁月与生活的细节变得越发困难。" 我们那个年代,夏天会用小铁丝把玉兰花瓣儿和茉莉花朵挂在衣服上,三天换一次,香得很,都不用抹香水。如果戏里要是有点这些会特别有意思。但要是没这些生活经历,什么细节都找不着了。"


   在《狂人日记》结尾,鲁迅呐喊 " 救救孩子 "。李滨一直相信,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对于来看戏的观众们,李滨说:" 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一个热闹来看,我们应该从戏里吸收点什么。"
















文章来源:大美黑龙江   作者:哈尔滨新闻网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