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战国前中期所向无敌的“魏武卒”消亡之谜

发布日期:2018-07-10

  魏武卒,是战国初期军事家吴起所训练的一支精锐步兵,大概有五万左右。吴起率领他们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傲人战绩。在“阴晋之战”中,他们更是击败了十倍于自己的的秦军,以五万破秦五十万之众,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那个时候魏武卒,可以说是几乎所向无敌的存在,是当时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那么拥有这样一支强悍军队的魏国,为何最后没能一统天下,反倒是便宜了秦国呢?这就不得不从魏武侯末年的魏国内乱说起了。

  魏武侯末年,魏国相位更迭,政局不稳,公叔为相,取了魏公主为妻,谋害吴起,吴起不得已只好逃亡楚国。后来,魏武侯死,其后代为争夺继承权,引来了赵国和韩国的外力干涉,最后虽因韩、赵两国意见不一,太子魏罃得以平定内乱,继承大统,是为魏惠王,但内耗已经大大损耗了魏国的实力。

  魏惠王上位后,针对韩、赵两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据史料记载:“惠王二年,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九年,伐败韩于浍。十年,伐取赵皮牢。”可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后,魏惠王并没有修生养息,也没有动用外交手段,拉拢盟国或是孤立赵国,而是全凭一己之力,拜庞涓为大将军,置秦军进攻河西而不顾,悍然又发动了针对赵国国都邯郸的大规模进攻。

 

  赵国见状,赶忙向齐国求救。当时的齐威王急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精锐就去驰援赵国了,从而引出了“围魏救赵”这一著名历史典故。可魏惠王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在十三年后,又联合赵国进攻了韩国,韩国也去求齐国救援。这次,齐国依旧还是派田忌、孙膑领兵,出兵救韩。孙膑又一次故技重施,全歼魏军,魏将庞涓兵败自杀。

  至此,魏国开始沦为了二流国家,一直到灭亡,都再难看到文(魏文侯)、武(魏武侯)二侯时的气象了。

  魏国的失利,从直接原因上来说,是因为庞涓轻敌冒进,指挥失当,而孙膑多谋善断,用兵如神。但从更深层次来说,魏惠王的战略失误才是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首先,魏惠王一改文、武二侯时“联三晋、斗天下”的国策,固然是韩、赵两国先干预的魏国,但魏惠王完全有可能冰释前嫌,继续走三国集体扩张之路。

  其次,魏国位于当时的天下中枢,是四战之国,而秦国和齐国各有山河之险固,行兵中原,进退自如,对魏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他们才是魏国最大的敌人,而非韩、赵两国。个人认为,魏国当时在河西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就应该一举攻入渭河平原,借助天地之形胜,进而争夺天下。再不济,联合韩、赵两国,东定齐国,横贯天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即便决定要向韩、赵发难,也应该先重点进攻一家。可事实并非如此,魏惠王自恃国力强盛,攻韩、赵,伐齐侵秦,几乎就是在与天下为敌,造成军事实力上的无谓消耗,所以这才有后来的亡国之难。

 

  而任何一支精锐部队都是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的,魏武卒的打造成本太高了,士兵装备好,都是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这对国家的国力有较大要求。战国中期,魏国失去了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后,土地兼并严重,魏国无法保证“武卒”的土地配额,而由于长期征战,“武卒”也无法保障生产,土地收入大量缩减,可负担却并没有任何的减少。

  这两方面的原因,让“武卒”丧失了经济支付能力,无法为自己提供精良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在经济地位下降的时候,“武卒”的社会地位也开始下降,严重影响了“武卒”的战斗力。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形成强悍战斗力的魏武卒的灵魂,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这是无法进行硬性弥补的。可是在拜庞涓为主将,对韩、赵两国进行军事打击均以失败而告终后,魏武卒的大部分精锐全部损耗殆尽,元气大伤,威风不再。而且,重新训练和培养的周期很长,也很艰难,所以说魏国要想再重新打造一支魏武卒,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冉冉升起的秦国锐士。

文章来源:古云覆史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