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论语》:稍微留一点分寸便能够海阔天空

发布日期:2018-06-04

  以德报怨

  曾经有孔子的学生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没想到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

  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直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

  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

  我们付出的不止是我们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的幸福。所以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了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和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其实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可以举一反三推及到我们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仁爱之心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特别仁义的人现在有人跑来跟他说,有一个仁者在井里,他掉井里了,你跟着去吗,这叫井有仁焉,井里头有一个更贤德的人,你跟着下去吗?那么这怎么办呢?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夫子说,那干吗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则地就跳到井里,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

  君子也避免很多的伤害,他可以被人欺骗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不能被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之下做出来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这是孔夫子所不耻的,他并没有拘泥的说仁者在井里,你就一定要跟着下去。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要把握尺度,就在今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孔夫子老在强调“过犹不及”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有机的渗透在他举的很多例子中。

  孔夫子曾经跟他的学生探讨过,最后由他的学生子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子由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什么意思呢,跟领导关系要是过于密集的话,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跟朋友的过从,要是过密的话,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子贡曾经问过他老师,说什么叫好朋友啊,老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不自辱焉,这就是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的去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不可则止,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下去,属于自取其辱。

  所以好朋友也有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大包大揽,说包在我的身上,我给你一个幸福的未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人这样许诺。

  其实《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什么呢?

  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什么?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这样七个字。

  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7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