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创伤不会在催眠中愈合 终将泛滥成洪水

发布日期:2018-01-20

   

  中国有句俗语,“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从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来看,竟然契合了澳大利亚剧作《洪水》的主要情节:一场由洪水触发的家庭悲剧背后,潜藏着长达二十多年的亲情隔阂。剧中出现在同一屋檐下的一母二女,某种程度上更像是洪水中的三座孤岛,在对彼此的一无所知中独自承受着被淹没的恐惧与痛苦。

  近期正在中间剧场演出的《洪水》,故事并不算跌宕起伏,以足够的耐心讲述了一个家庭悲剧。离家多年的小女儿凯瑟琳突然在雨夜到访,面对神志不清的母亲和酗酒成瘾的姐姐,层层迷雾中一段压抑了二十多年的不堪往事终于浮出水面。《洪水》叙事的真诚和朴实在于,它自始至终没有想要故弄玄虚或者掩藏什么,观众和离家已久的小女儿凯瑟琳一样,对触目所及的凌乱感到烦扰,对母亲突然爆出的谋杀感到惊诧,更因知晓假象背后的真相而悚然。诚然,《洪水》的故事如果放在社会新闻中,理应引起一片哗然和愤怒,然而在这部剧作的呈现中,绵长的耐心如剥洋葱一般逼近早已腐烂霉变的内芯,母女们难以抑制的绝望与悲伤,竟然让愤怒都归于苍凉,最终只落得一声叹息。

  在《洪水》的舞台上,观众除了看到一个破败杂乱的家庭,也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巨大游泳池——岸上杂草丛生,扶梯锈迹斑斑,白砖黑线的泳池底部,蜿蜒的残水环绕着起居室的景象。虽然名为《洪水》,然而废弃的泳池从视觉上俨然已经揭穿了这个家庭亲情的枯竭。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一方面营造出了强烈的禁锢感,映射出母亲和大女儿无法挣脱的家庭困境,另外也暴露出了导演调度上的单调——仅仅因为是室内空间就只能让角色围着沙发打转?相比于此前剧情中所表现出的创作耐心,《洪水》从呈现来看颇有些力不从心。对于角色调度拿捏的失当,直接表现为节奏上的趋平——过早释放的情绪让本该后续叠加的伤痛失去了张力,原本应该更加张弛有度的节奏感,在从始至终的高频焦躁中失去了着落。

  得承认,看戏之前我对《洪水》预想一定程度上被海报上的“哥特式”带偏了。“哥特”并非中文语境里的风格定义,然而无论是哥特式教堂的尖顶,还是为人所熟知的吸血鬼、古堡等形象,抑或偏向于暗黑、颓废的视觉效果,都和《洪水》导演所表达的“澳大利亚哥特式”迥然不同。按照导演的说法,“在一部哥特式风格的戏剧中,外部世界的恐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融入其中,澳洲荒原上巨大的树木,雨幕降临下彻底黑暗的天空,不断上涨、漂浮的河流,融入了个性的澳大利亚景观,营造了澳大利亚的哥特式的恐惧氛围”。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如果不是借由导演的描述,身在中国或者其他澳大利亚以外国家的观众,该如何体察这种极具澳大利亚风土背景的另一种“哥特式”?尤其当废弃的泳池限定了舞台上几乎九成以上的视觉呈现,仅凭借呼啸的风声、电闪雷鸣中的影子,原本就对澳洲所知甚少的观众,又该如何捕捉这些澳大利亚“哥特元素”所反映的角色真实内心状态?和许多翻排外国剧本的中文剧目一样,《洪水》最终还是落入了文化隔阂的陷阱。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虽然《洪水》所讲述的家庭悲剧在真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但是剧中人在创伤之后的自我封闭和彼此隔离,更像是许多人下意识的解决手段——为了掩藏真相而以虚构或想象进行自我催眠,甚至催眠他人。只是创伤并不会在催眠中愈合,隐而不发的秘密终将发酵成为人生的痛点。《洪水》如同一场隐喻,揭示着如洪水般上涨的内心阴影慢慢吞噬着灰败的生活。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