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一个半世纪以来 照相馆记录的中国表情

发布日期:2017-03-27

 

  [编者按]自19世纪中叶摄影传入中国以来,摄影师就开始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表情,从传教士和外国摄影师镜头中的王公大臣,到中国留学生镜头中的士绅名媛,以及新中国公私合营照相馆中的社会主义工农兵……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肖像,共同构筑了一部关于中国人的面孔合集。近日,一个关于面孔的展览“肖像热:泰康摄影收藏”在泰康空间亮相,通过数百张形态各异的面孔,向我们展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精神的演变。

  晚清民间肖像:外侨中国之行的纪念品

  1839年,法国人发明了银版摄影术,1845年,美国人乔治·韦斯特在香港临时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此后,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城市,开始出现西方人和极少的中国人开办的照相馆,客户基本是外侨和中国官员,除了给他们拍照外,照相馆还拍摄一些本地风景或雇佣本地人拍摄中国风格肖像,作为中国之行的纪念品销售给外侨。

  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摄影师有日本的本讚七郎和苏格兰的约翰·汤姆逊等。1862年,日本摄影师本讚七郎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营业性照相馆,除了为清朝王室服务外,他还拍摄了大量北京的古建筑和风土人情。

 

  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的中国妇人肖象

 

  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的中国新娘

 

  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的中国清末妇女的日常生活

  1868年,纪实摄影先驱约翰·汤姆逊旅行到中国,并在香港开设了一间摄影工作室,除了为客户照相外,他游历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了大量北京、福建和广东等地区的风景、人物、建筑、家居生活和街景,为我们全面呈现了十九世纪末中国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缩影。

 

  1870s,佚名照相馆,杨威收藏 此照为摆拍的外销商品

 

  1890s,佚名照相馆,杨威收藏 此照为摆拍的外销商品

  照相术传入中国之初,被认为是“妖术”,会摄取人的灵魂,并不被人所接受。所以这一时期的人物肖像除了摄影师的街拍外,大部分是雇佣本地人进行的摆拍。如1870 s出现的男女人物合照,这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真正的情侣,而是摄影师请来的模特。在当时,中国人对照相术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另外即便是开明大户人家,也很少会让女眷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更别说是去照相馆拍照了。所以,这类照片一般不是私人的留影,而是作为介绍各地风光民俗的画片出售到世界各地。

  晚清王公大臣肖像:照相馆与权贵互利的结果

  1844年,大清朝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与法国使臣谈判签约时,法国使团代表为其拍摄了银版肖像,耆英根据西方礼仪,把自己的“小照”分赠给外国官员,这是中国权贵肖像首次在中西交往中的外交应用。在此之后,当朝权臣、显贵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照相馆拍摄的肖像进行自我宣传,或政治公关。

  反过来,由于照相术不被人接受,照相馆亟需机会为社会上的权势人物拍照,扩大自己照相馆的影响力,甚至销售权贵的照片也是营业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

  晚清时期和权贵交往最为广泛而深入的当属时泰照相馆。1876年,广东人梁时泰在上海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照相馆。为了招揽顾客,扩大影响力,梁时泰在官界、商界、学界、工界,以及命妇、封君、名媛、淑女等顾客群体中选择了“官”作为切入点。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