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除夕到正月十八 看贾府怎样过大年

发布日期:2017-02-09

  《红楼梦》从腊月到正月,从初一到十五的年俗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民俗精神。民俗不等于世俗,红楼民俗中最能牵动文化乡愁的,正是那些独具东方神韵、极富民族特色、镌刻着中国人千百年心史的四时八节、礼仪风情,人们往往会从这里找到逝去的岁月和儿时的记忆,看到熟悉的面影和温馨的场景。这是《红楼梦》所能启悟的文化之思中一种最现实的审美情境。

  试着梳理邓云乡笔下的《红楼梦》新正风俗,简列如下。具体细节请见正文,蔚为大观,建议细读。祝您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春节~

  除夕

  祀先,辞岁,散押岁钱,吃合欢宴

  初一

  进宫朝贺,祭列祖,拜年,新正赌博游戏

  初一至初五

  烧香,供菜,拜年宴饮

  初六

  出嫁女子归宁

  初七

  “咬春”:吃春饼、吃生萝卜、吃生菜

  初八

  “迎顺星”、“祭星”,拜寺,燃灯

  十五

  元宵

  十七、十八

  完年

 

  除夕:祀先,辞岁,散押岁钱,吃合欢宴

  腊月二十九日,荣、宁二府年事准备就绪,接写:“次日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进宫朝贺行礼”,再“引入宗祠”,这便是年三十请神、祭祖诸般大典,是除夕最重要的礼仪。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的,即使没有祠堂的寒门小户、浅堂窄屋之家,也不能废此礼节。清代让廉《京都风俗志》云:

  除夕,人家或有祀先,或焚冥钱。早晨,官府有谒上司之仪,谓之拜官年。都人不论贫富,俱多市食物……家庭举宴,少长欢喜。儿女终夜博戏玩耍。妇女治酒食,其刀砧之声,远近相闻,门户不闭,鸡犬相安。或有往亲友家拜贺者,谓之“辞岁”。夜静更深,则爆竹之声渐起,是即接神者,而升平之世,于斯可见其概也。

  《燕京岁时记》亦记云:

  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贺,庶僚叩谒本管,谓之“拜官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挂影像。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及亥子之际,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和衣少卧,已至来朝。旭日当窗,爆竹在耳,家人叩贺,喜气盈庭,转瞬之间,又逢新岁矣。

  所引文字,可与《红楼梦》中所写其他文字对照参看,略述一二。第五十三回写:

  次日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

  这便同《燕京岁时记》所记除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贺的礼节一样。“领宴毕回来”一句,写明已是下午,祭宗祀自在下午举行。礼毕至尤氏上房吃茶,已接近黄昏时候,所以尤氏说:“已经预备下老太太的晚饭……”即《京都风俗志》所说“家庭举宴,少长欢喜”等等,也就是今天江南人习惯说的“年夜饭”。贾母离宁府(长房)、回荣府(二房)时,临走嘱咐:“好生派妥当人夜里坐着看香火,不是大意的”等等,即除夕彻夜焚香,直至元日五鼓,合家欢庆。贾母回到荣府,“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女、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这秩序井然的行礼,是在三十晚上举行的,正是除夕之夜,而非元旦之辰,因而是“辞岁”,还不是一般所说的“拜年”,直到下文“至次日五鼓……受礼毕,便换衣歇息”。这才是“拜年”,书中写作“贺节”。《燕京岁时记》云:

  凡除夕,蟒袍补褂,走谒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谒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可见当时对辞岁是十分重视的。辞岁之后,散了押岁钱、荷包并金银锞等物。押岁钱现在都还了解,但当时对押岁钱之重视,则远胜于后代,不只是给些钱,而且十分讲究。钱要讲究大钱、新钱。同现在有的人过年换一些新钞票给小孩一样。大钱、新钱还不算,还要求用新大红线串穿起,或用粗红头绳把钱穿起编紧成为鲤鱼形、如意形,十分有趣。又有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者,即所谓“钱龙”之意。清代樊彬《燕都杂咏》有小诗道:

  油花纸窗换,扫舍又新年。

  户写宜春字,囊分压岁钱。

  诗后并注云:“除夕,小儿女分压岁钱。”不说元旦分压岁钱,而说除夕,正可见《红楼梦》中所写之实况。另《春明采风志》云:“压岁钱,以红绳穿钱作龙形,置于床脚。又凡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押岁钱。各钱铺年终特开红纸零票,以备此用也。”最后所说“红纸零票”,就是用红色纸开出的零星钱票、银票。红纸是图新年吉利,“零星”是小额,如钱一吊、两吊,银一两二两。作为压岁钱,一要好看,二票面不能大。当时物价低廉,十两纹银,几乎快要等于一两黄金价值,即使富有豪贵之家,给压岁钱也不会太多,一两、八钱,也是不小的数字了。

  除押岁(“压岁”意同)钱外,又有金银锞子,实际也是押岁钱。自然只有豪贵之家,才散得起。不过每个份量不重,第五十三回一开头写宁国府“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碎金子,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即每个只重“七钱”,按《红楼梦》时代黄金、白银兑换率计算,每个约合白银八九两之谱,在寒门小户,自是很可观的,在豪门贵戚家则是很普通的。只此一点,也足可看出封建阶级社会中,贫富差距是多么悬殊了。

  另外原文中还说散了“荷包”,这是清代的特殊规矩。五十三回前文也曾写:“北府王爷送了对联荷包来了。”过年赏荷包,过年送荷包,这都是清代的宫廷、贵戚之家的规矩。《燕京岁时记》即有“每至元旦,凡内廷行走之王公大臣,以及御前侍卫等,均赏八宝荷包,悬于胸前”。王公大臣,皇帝都赏荷包。何况王公贵戚之间的来往礼尚,又何况贵戚豪门之家的小儿女,自然更以此为尚了。

  《红楼梦》中所写“合欢宴”即《京师风俗志》所说之“家庭举宴,少长欢喜”,亦即今日江南民间所说之“年夜饭”。但未细写,以“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概括之。

  后面所写气氛,又用“一种人声杂沓,语笑喧阗,爆竹声起,络绎不绝”四句概括,亦如前引风土文献所写者。其中“大观园正门上挑着角灯,两旁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不只写豪富之家,除夕通夜,灯火辉煌。而且“角灯”一词,大有深意,写出宫廷气派,这是《红楼梦》文字的细密处。“角灯”,是羊角灯,除夕,门上挂羊角灯,是宫廷仪注,一般大官家中是不能僭越的。一般大官都挂有官衔的纱灯。羊角灯可用,而门前不便乱挂。清初查慎行《人海记》云:

  十二月二十四日,乾清宫庭前,设万寿灯,八仙望子四架,二十六日,各宫殿俱挂门神对联。二十八日,宫中及甬道东西两廊,设五色羊角灯,此岁例也。

  大观园门前,不泛写挂灯,而特地写明是“角灯”,正写出贵妃省亲别墅的气派。

  以上所写,还都是“年三十”的场面,其热闹处,正超过了真正过年。这种风俗,从明代起便是如此。刘若愚《酌中志》记云:

  三十日,岁暮,即互相拜祝,名曰“辞旧岁”也。大饮大嚼,鼓乐喧阗,为庆贺焉。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名曰“煨岁”。

  所写气氛,不是大体都同《红楼梦》所写一致吗?贾母正堂中间“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不说檀香、绛香而说“松柏香”,也正是焚柏枝的遗意。

 

  初一:进宫朝贺,祭列祖,拜年,新正赌博游戏

  旧时春联云:“一夜连双睡;五更分二年。”三十晚上,江南谓之“大年夜”,不管守岁与否,总之,“和衣少卧,已至来朝”,“转瞬之间,又逢新岁矣”。第二天便是元旦。但年前当家人忙得团团转,真正到了大年初一那天,似乎又无多少话可说了。《红楼梦》写这天云:

  至次日五鼓,贾母等人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娘二人说话取便,或和宝玉、宝钗等姐妹赶围棋、摸牌作戏。

  前面祭宗祀、辞岁家宴等写得极为热闹,至此则概括简略叙之。一来固是实情,二来亦见文章繁简有致。但简处亦十分周密,一丝不乱,一点不漏。进宫朝贺、祝元春千秋,这都是国礼;祭列祖,家礼;最重要,都要贾母亲自主持。《康熙大兴县志》记云:

  正月元旦,百官入朝庆贺,民间亦焚香礼天地,祀祖考,拜尊长及姻友,投刺互答,曰“拜年”。

  《康熙宛平县志》亦记云:

  正月元旦,五鼓时百官入朝,行庆贺礼。

  贾母次日五鼓,大妆入宫,与上引资料所记正同。“受礼毕,便换衣歇息”,受什么礼呢?就是“拜年”,前文细写辞岁,此则略写拜年,一笔带过耳。

  “贺节亲友,一概不会”,所说“贺节”,就是拜年的亲友。亦无细说的必要。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最后一句中的“赶围棋,摸牌作戏”。“赶围棋”在第十九回、第二十回都写到过。前面也引过,全称应是“掷骰子、赶围棋”,即先扔骰子,再走围棋子,两粒骰子同时掷,最大十二点,即“双陆”,最小二点,即“对幺”。点大,围棋子即走在前面,点小,自然在后面。前后你追我赶,走在前面的赢钱,后面的输钱,是一种赌注不大、输赢不大的游戏。有似后来用三十二张牙牌玩的“顶牛儿”,虽是赌博,亦如游戏,要玩半天才能见输赢,或赌注有限制,三个钱、两个钱,输赢出入很小。这不同于第七十五回贾珍在家聚赌的“抢快”、“赶羊”(都是掷骰子,但一掷便见输赢)等等大赌。这同贾母“斗牌”(即“斗叶子”)类似,是以游戏为主的小赌。不过“斗牌”只限四人同玩,而掷骰子、赶围棋二三人、五六人都可玩,更热闹。不过小赌也是赌,便有输有赢,便要动情绪,赢了便喜,输了便急,颇能显示人品。第二十回写晴雯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说着,一径去了”等语,颇能传神,写出晴雯性格。后面写贾环为输几个钱而发急赖账,亦可见贾环之猥贱神态。

  几回书中,都写到家庭新正期间的赌博游戏,这正是当年的社会风尚,是比较普遍的。当时一般家庭,平时禁止子弟赌博,但在新正过年期间,则可以开放,允许孩子们做一些赌博游戏。前引《京都风俗志》所说:“儿童终夜博戏玩耍。”《燕京岁时记》所说:“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都从民俗的角度,记录了这种情况。这种风俗,到了诗人笔下,写入诗中,有时是很美的。清初王崇简《王正谱俗竹枝词》云:

  西邻东舍任相还,为斗花牌输几钱。

  向晚归来重整鬓,看人门内笑扶肩。

  这不很有几分像凤姐、晴雯斗牌后的形象了吗?

  行夏之历,元月应称“春王正月”,所以王崇简吟唱过年风俗的诗,叫做“王正谱俗”,“王正”即春王正月之意。自元旦一过,便是一年的新春了。以正月初一过年作为分水岭,年前固然忙碌将近一月,年后仍然要忙碌到十七八才算完。由初一到初五,这是第一阶段,初五是破五,一般商店才开门营业,在此以前,各家各户,都只是天天烧香、供菜,敬神祭祖;互相拜年;互相请吃春酒,饮宴;在家或到外面玩乐。从清初即如此,康熙时柴桑《燕京杂记》即记云:

  元旦至初五日无屠炙,初六始有卖物者。

  其他各书记载还多,一直到现在还有此遗风。充分体现了“过年”二字的这个“过”字。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