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重农抑商的大清朝,出了位怎样的“世界首富”

发布日期:2017-01-18

  2001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纵横一千年”专辑中列举了一千年来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个是中国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刘瑾、宋子文、伍秉鉴。这些人中,只有伍秉鉴是商人,靠做贸易生意发家。

  一向重农抑商的大清朝,竟出了位“世界首富”,这不得不令人好奇: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虽出身平凡,却富甲天下

  作为大清国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到底多有钱呢?

  咱们先来看看他的同行——同样是广州商人的巨贾潘绍光。

  据一位参观过潘绍光乡间豪宅的法国人回忆:潘绍光拥有的财产超过1亿法郎,他有50个妻子和80名僮仆,30名花匠和杂役,每年为在广州的宅邸花费300万法郎,“院子比一个国王的领地还大,可以容得下整整一个军的人”。住宅里除了亭台楼阁,还有一个戏台,可容纳上百名演员演出,还有一个专为印刷家族传记开办的印刷所。

  然而,重点在这里——这位法国人又说了,潘绍光虽然这么有钱,但比起伍秉鉴就差远了,他的身家,最多只有伍秉鉴的三分之一。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那些年伍秉鉴拥有的银子”。

  1 私人家产顶得上清朝半年的财政收入,真正富可敌国

  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折合2000万两银子,不那么严格地换算一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50 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可能在听惯了定个“小目标”的今人看来,不算多,但对比一下当时清朝国库,就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富可敌国”。

  因为,当时清朝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是4000万两左右。这样算来,伍秉鉴的私人家产,可顶得上清朝半年的财政收入。

  2 凭一己之力买下16艘铁甲舰,让北洋舰队跻身全球前三

  清朝后期,李鸿章购买了“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构成了北洋舰队的主力,也是亚洲吨位最大的战舰,平均每艘花费120万两银子。而伍秉鉴则自出家产,购买了16艘。

  18艘铁甲舰,足以让北洋舰队跻身全球前三。难怪《华尔街日报》对伍秉鉴做出如此评价: “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产,天下第一大富翁”。

 

  (修整中的北洋舰队)

  3 巨额财富为美国富豪3倍,豪宅可媲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700万元。美国学者马士说: “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

  在西方人眼中,伍氏商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而他建在珠江边的伍家豪宅,更是不得了。据说,其宅院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媲美——中央大厅可摆筵席数十桌;能容纳上千个和尚诵经礼佛;拥有一个家仆达500人的大家庭;甚至还有一个种植了万棵松的花园,其后花园水路可直通珠江。

  其实,成为富商本不是稀奇事。但后人好奇的是,伍秉鉴发家于清朝末年,当彼时国运衰微之时,他是如何逆国家大势之流而囤积家业的呢?

  虽未逢盛世,却演绎传奇

  伍秉鉴这么有钱,很重要的原因是赶上了“承包海关”的好时机。

  17世纪后期,当时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广州成了唯一一个通商口岸。依托这个“黄金口岸”,手持官府赐予的垄断外贸权,加之自身的努力经营,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

  有史料记载,1822 年,广东十三行街发生火灾,一场冲天大火把商铺都烧光了,还把十三行商人们家里存的银子都烧融了。谁知,融掉的几千万两白银流到了街边的排水沟里,成了一条“白银溪”,甚至一直流了几里地。可见,当时广州遍地是富豪。

  伍秉鉴,便是这“堆满银钱”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会馆)

  1 子承父业临危受命,出任怡和行新掌门人

  说到伍秉鉴的创业之旅,他并非白手起家,而是在继承和发展了父亲伍国莹的事业后壮大自身。

  伍家祖籍福建泉州,清朝初年举家迁到广东。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创立了怡和行,此行很快成为广州城里发展最快的洋货行。嘉庆五年(1800年),就在怡和行的外贸生意蒸蒸日上之际,伍国莹突然病逝,其四子伍秉钧接班才一年,也撒手人寰。

  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伍秉鉴临危受命,被迫承担起主持怡和行大计的重任。

  在怡和行的管理层和打工仔们看来,伍秉鉴是靠父兄之业混进了富人圈,没有独当一面的经验,迟早会把怡和行搞砸。况且,伍秉鉴刚一接手就面临着各种挑战,一人承担整个家业,也实属举步维艰。

  可是,伍秉鉴保持沉默,低调干事,竟迅速扭转了局面。

 

  (伍秉鉴的商行)

  2 恩威并用强强联手,32岁稳坐商行之首数十载

  首先,善于笼络其他行商,增加盟友缩减对手,这是伍秉鉴精明的一面。

  一次,有个英商打算在广州找家洋货行代理羽纱销售。好几家洋货行争抢这单大买卖,不惜使银子、走关系,但都铩羽而归。怡和行脱颖而出,笑到了最后。可是,伍秉鉴把生意接下来后,却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恰逢伍秉鉴过生日,他借机请所有行商吃饭。酒过三巡,他突然起身,对大家说:

  “今天伍某过寿,承蒙列位抬爱,不胜感激。现有一事请大家帮忙。想必诸位也听说了,有个英国商人让伍某承销羽纱。伍某财力有限,难堪大任。但这么好的生意,不接可惜了。所以,我先接下来,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做。将来无论赚了多少钱,大家一起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因为大家清楚,怡和行完全有实力单干,何必拉着众人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伍秉鉴心里早已做了盘算。

  伍秉鉴的确精明过人。他清楚,一方面,如果怡和行闷头单干,别人没生意做,市面就活跃不起来,对怡和行的长远发展不利;另一方面,如果独享暴利,一定遭人嫉妒,无形中树了敌,将来免不了被人落井下石。

  所以,英商的情要领、生意要做、银子要赚,但更要照顾好同行的情绪。做生意要讲利益均沾,有钱同赚、有利共享。

  就是这样,伍秉鉴在洋行中恩威并施,影响力举足轻重。直到十三行没落,他一直担当行商领袖,即十三行公行的总商。能担此职责,且经多年,伍秉鉴的魄力与能力,可想而知。

  3 义利并举,铁路大王是他的干儿子,美国首富也向他磕头

  除了注重与同行老乡加强情谊,伍秉鉴也很擅于跟不同身份、不同民族的人结交。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况且生意场上处处陷阱、步步惊心,朋友的相助就显得很重要。

  也因此,伍秉鉴很注重广交朋友,既积累了人脉,又维护了商业信誉。他最让人称道的一件事,是成就了一位美国富豪。

  1801年,当时的伍秉鉴已是继承了怡和行的大商人,有一天,他正在午休,忽然听到家人和一个洋人在吵架。那个洋人叫阿斯特,他想求见伍秉鉴,可是由于刚到中国不久,不清楚拜见前要投个帖子先问候的规矩,结果吃了“闭门羹”,跟门人起了争执。

  伍秉鉴一番询问才知,原来,阿斯特是想和伍秉鉴做茶叶生意。他从美国雇了一艘船千里迢迢开到了广州,但手里的钱只能买5000担茶叶,只够装半条船。考虑到只装半船货会让茶叶的运输成本高出许多,阿斯特只好向伍秉鉴求助,主动要求将自己押为人质,来赊取另外半船茶叶。

 

  (古代通行于各大陆之间的商船)

  伍秉鉴听过后,很佩服这个美国小伙子的大胆劲儿,就将价值7万多两白银的货物赊给了他。谁知道,阿斯特的货船在回美国的路上竟然沉了!可怜屋漏偏逢连夜雨,阿斯特只好跟伍秉鉴说,愿意给他打一辈子工来赔偿。

  谁也没料到,伍秉鉴却拿出阿斯特之前签字的借据,当场撕得粉碎,还送了阿斯特回美国的路费。他对阿斯特说:“你只是运气不好,却不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你可以重新开始了。”

  阿斯特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债主会这么大方。他立刻双膝跪下,给伍秉鉴磕了一个响头,行了一个“大礼”来表示对伍秉鉴的感谢。

  后来,阿斯特回到美国,他凭借皮草生意积攒了2000万美元的财富,一跃成为当时的美国首富。吃水不忘挖井人,成名后的阿斯特立即将自己的商船以伍秉鉴的名字来命名,以示对其的感激之情。

  除了与这位美国首富有过这样的交情,伍秉鉴还有一个神秘的美国干儿子——约翰·福布斯。

  1829年,福布斯刚到中国时,还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学徒,靠卖茶叶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伍秉鉴发现这个整天在码头打转的年轻人对做生意很感兴趣,只是太穷了,苦于没有用武之地。

  于是,伍秉鉴主动把他介绍到美国人的洋行做工。很快,福布斯就在生意场上大显身手,这让伍秉鉴十分欣慰,后来索性收了福布斯做干儿子。

  过了几年,福布斯听说美国开始建设铁路,他觉得这里头有钱可赚,于是辞去洋行的工作准备回国。福布斯回到美国后,很快便投资修筑起了铁路,后来成为了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最大承建商。

  两次义举,成就了两位美国人。而伍秉鉴,既有热情助人之心,也有慧眼识人之能。

  4 恪守诚信童叟无欺,怡和行号茶叶美名天下

  除了擅与人打交道外,伍秉鉴之所以能成就一方财富,与他经商之准则密切相关。

  伍秉鉴经商,讲究以诚待客,公平买卖,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如果发现残次品,宁可退赔也不抛售。有了优质产品和严格管理,伍秉鉴的怡和行在国际上成为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口碑传遍全球。

  当时的欧洲人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而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曾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所以,以怡和行号为商标的箱装茶叶,一时畅销于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和费城等世界著名城市。

 

  (中国古代的茶叶行)

  开眼看世界,搭建商业网

  靠着信誉与人品,靠着质量与良心,渐渐地,发家于广东十三行的伍氏集团,在诸行多衰落之时,做到了巍然存在——怡和行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在许多人看来,瘦瘦小小、沉默寡言的伍秉鉴,似乎不太适合做生意,与他交往颇多的洋人甚至说“一辈子只听他讲过一句笑话”。然而,伍秉鉴在外国人眼中仍然充满人格魅力,被看做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他父亲创办的怡和行在他手里,像变戏法一样,越变越大。

  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独具眼光,是最早在西方投资的中国商人。他很早就接触金融体系,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投资美国的保险业、买美国的证券,涉足多个领域。他的儿子伍绍荣也颇有其父风范,曾向美国的铁路建设投下大笔资金。

  单看伍家在美国投资的利息,每年就达20余万两白银。这一点,也是在动荡年代 “诸行多衰落,伍氏巍然存”的奥妙所在。而伍家所用的附股办法,更是为1850年代开始勃兴的买办阶级开了先河。

 

  (广州十三行盛况还原)

  1 最早投资西方的中国商人,曾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

  当时,与广州贸易往来的重要客户之一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可外人少知的是,公司大班在每年结束广州的交易、前往澳门暂住时,总是将库款交给伍秉鉴经营。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还向伍家借贷。

 

  (19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伍秉鉴的怡和行,在东印度公司的交易里面一直占了很大份额,伍秉鉴当了总商以后,他们在东印度公司所占份额更是达到最高。

  举1830年为例,这一年,怡和行卖出的茶叶是50800箱,占的份额是整个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买的茶叶里面18.6%,价值1274000两。

  2 意识超前玩转品牌宣传,在美国各大报纸刊登生意广告

  除了投资外伍,秉鉴超前的商业意识,还体现在他在海外为伍家生意卖广告。而这个卖广告拓展海外生意的灵感,来自于一次意外的瓷器交易。

  有一天,一位洋商找到伍秉鉴,要求退掉之前购买的一大批瓷器,说是印有梅兰竹菊、水墨山水的瓷器被外国人抱怨“不接地气”,卖不掉。

  伍秉鉴灵机一动,叫工人连夜赶工,烧制了一批新瓷器。等到这批新瓷器放在洋商眼前时,原来的中国山水已经换成了欧洲城堡、绅士名媛。

  大喜之下,这个洋商当即拿出一大笔钱要继续订购这样的瓷器,伍秉鉴却不肯收,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想在美国的各大报纸上为伍家的生意“做广告”。

  那时候,“广告”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少有人涉足。而伍秉鉴决定,不妨大胆拿这笔钱试一下水,打响怡和行这个品牌。

  本文前面说到的干儿子福布斯,就是看了伍秉鉴登在美国报纸上的广告,才决定到中国闯荡一番。

  既能坐稳生意,也能大胆尝新,伍秉鉴的经商之道,放在今天,仍令人获益良多。

 

  (广州十三行盛况还原)

  帝称忠义之家,身系兴亡之局

  身为世界首富,伍秉鉴时刻也没有忘国。他多年投身于护国安邦之捐助事业,也多次赞助地方公益和文化事业。岭南名士谭莹为其撰墓碑文 “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据有关史志称: “计伍氏先后所助不下千万,捐输为海内冠”。

  比如,1796至1820年(嘉庆年间),伍秉鉴捐金数千,在洋行会馆设种痘局,救活婴儿甚众,开中国群众性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之先河。

  而享受到伍秉鉴热衷慈善事业福利的,还远不止穷困百姓。

  道光十五年(1835),应美国传教士伯驾之邀,伍秉鉴在广州投资创办了一所眼科医院,免费对当地百姓开放。这所医院,治好了许多中国人的眼病,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林则徐。

  除了热心救助地方百姓,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关头,伍秉鉴也总是带头慷慨解囊,报效国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伍秉鉴和十三行的行商们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

  道光二十一年(1841),怡和行捐资一百一十万元购买西洋铁炮。道光二十二年(1842),伍家捐炮台、铸炮银70000两。

  但特殊国运下,个人义举却被背负了莫名的无奈与苍凉。《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替国家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

 

  (广州十三行盛况还原 )

  历史终究是人的历史,风云变幻,各领风骚。纵览首富伍秉鉴之财富进化史,他大胆接触新鲜事物,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十三行行商精神,为人称道,更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

文章来源:凯风清韵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