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湖北洪灾 家乡的抗洪古法

发布日期:2016-12-17

  我的老家乡亲临水而居,一条并不宽阔的桐梓河从村前流过,而村子的不远处有一座中型的水库。因为水源丰富,为粮食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每年的汛期,即六月份左右,就会发生洪水,人们便紧张地投入到抗洪救灾之中。也许年年抗洪,从祖先那里传下来了一些基本的抗洪方法,十分实用。 

  先说这水库抗洪。那座水库是五十年代人工修建的,有泄洪道,有放水闸。每到洪水季节,就开闸放水。这闸门可不像现在的电动闸门,而是很原始的闸塞,有点像一个巨大的瓶塞子,在没有洪水季节,一般都是塞在放水口上,使库水不能流出。这种塞子共有八个,依次由浅到深,呈梯形向库底延伸。村子里指定水性好的两个年轻人看管。当需要开闸放水时,就由他们下到水里将塞子拔出。这塞子的直径有一尺余,分量不轻,因此拔塞子需要技巧和力量。 

  每到洪水季节,村里就安排那俩个年轻人去水库24小时值守,根据涨水情况确定开闸时机。当洪水来势凶猛时,靠拔塞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后只能依靠泄洪道发挥作用。不过,这么多年来,由于水库设计比较合理,应急处置比较到位,倒也没有发生过大的险情。 

  再说那村前的小河。别看它平时比较温顺,但到了雨季,便变得暴躁无比,仿佛是条难以驯服的野马,两边的河岸显得是那样的单薄和脆弱。由于河岸并不是用水泥石块加固的,主要是由泥土筑成的堤坝,因此很难抵挡洪水的冲刷。每当河水暴涨,全村人便动员起来,大家分工明确,妇女负责装沙包,年轻男人便到河岸守着,村中的年长者到附近山上去砍来不大不小的树干,加工成木桩。待有经验的人在堤上巡过一遍后,根据其意见在可能出现溃堤危险的地段开始打桩。就是将已加工的木桩沿堤内侧打下去,一般打入两排木桩,再在两排木桩之间,填以沙包,这样就加固了河堤,使之不易被洪水冲决。这种办法十分管用。 

  记得有年夏天家乡发洪水,村里人照例跑到堤上加固堤防,待要打桩时,一股巨大的洪流袭来,将其中一段河堤垮。危急时刻,一帮年轻人冲了上去,采取堆沙袋、打木桩的办法堵决口,由于填堵及时,河水被牢牢地锁在河堤内。 

  在我看来,家乡的抗洪方法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它之所以有成效,最核心的因素是人的因素,他们在洪水面前,表现出从容镇定,在保持高警惕的同时,不惧洪水,同时尊重规律,有条不紊地开展有效的防控,从而确保安全。这一点,在现代防洪方法中,依然具有决定性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1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