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凯风智见:吃狗肉的传说故事

发布日期:2016-12-15

   

  最近两年,每到夏至将至,广西玉林狗肉节便成为争议的焦点,一年一度关于狗肉的口水战习惯性的激烈。广西谚语“夏至狗,没得走”,也为更多人们所熟知。如今冬至将近,关于狗肉的俗话其实还有一句“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衣当”。虽然争议颇多,吃狗肉仍然成为今天很多人的选择。历史上关于狗肉的评价也两级化,贬低着有,“狗肉上不了席”。吹捧的人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真实狗肉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的情况呢?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中国人早在六、七千年都开始养狗。从那时开始,人的肠胃也成为众多家养狗的最终归宿。先秦时,狗肉是贵族食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仅次于牛肉和羊肉。狗肉的品尝者基本上是贵族。《礼记》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庶人无故不食珍”。先秦时候的士人地位虽然不及诸侯和大夫,但相比平民也是贵族身份,因此狗肉作为士人可以享用的特权食物,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礼记》中还记载了不少狗肉作为御膳的的烹饪注意事项,比如狗适合和高粱一起炖,吃狗的时候,要把狗肾去掉,腿上没毛的狗,吃完后容易燥热。至于具体的狗肉制作方法有:将狗宰杀后,清洗干净,连同骨头切成小块,放入鼎锅烧煮到八成热时,加五味调料,之后用米糁和制成羹,狗肉和羹汁同吃,滋味鲜美。另外有一道狗肝的做法,被周朝御膳中称作八珍之一。这道菜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狗肝,用网油包裹浸透,再放在火上烤成焦黄色,香气扑鼻。

  春秋时期的越国人喜爱吃狗肉。越王勾践为了向吴国复仇,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奖励的狗和猪都是用来食用的,男孩可以当兵,价值更高,家里获得的奖励也比生女孩的家庭丰厚,可见当时狗肉比猪肉更受到欢迎。越王勾践终于成就霸业,灭掉吴国。他身边的智囊范蠡劝说好朋友文种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嚎,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以“兔死狗烹”作为类比,规劝文种早点离开勾践。可见当时哪怕是用来狩猎的猎狗仍然可以用来食用。《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心爱的猎狗死了,本想要风光大葬,还要祭祀。晏婴认为为了一条狗这么兴师动众不值得,还会伤害臣子的忠心。于是提出建设性新方案,被齐景公采纳,方案是把猎狗做成各种菜肴,请大臣们参加宴席,进而密切君臣关系。

  汉高祖刘邦是吃狗肉的行家,据说刘邦没成功前,是乡下一个游手好闲的二溜子。当时他拥有泗水亭长这个职位,类似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刘邦到处白吃白喝,经常去王大妈、武大妈开的店铺里赊酒。有了酒之后,再去樊哙那里吃狗肉。樊哙是个职业杀狗人,不但是刘邦的好朋友,他的妻子还是刘邦妻子吕雉的亲妹妹,他俩是朋友加连襟的关系。可是刘邦白吃白拿,时间长了,樊哙也受不了。为了躲开这个不要脸的姐夫。有一天,樊哙一早就坐渡船,去河对岸卖狗肉。因为渡船只有早晚各一班,刘邦懒,早上起床晚,樊哙自认躲开刘邦的骚扰。刘邦追到河边,发愁过河,发现有只乌龟游过来,刘邦便坐着乌龟过河,阴魂不散的追着樊哙继续白吃。樊哙很纳闷,后来跟踪发现原来是只乌龟帮忙,于是就杀掉这只乌龟,和新杀的狗肉一起炖,没想到狗肉和龟肉在一起,化合成新鲜的味道,产生奇异的香气。樊哙的狗肉生意由此格外的好。

  刘邦没了乌龟过不了河,非常恼火,他利用职务之便,没收了樊哙剁狗肉的菜刀,樊哙没办法只好手撕狗肉炖熟销售。没想到,这样的狗肉别具风味,生意更火,沛县著名的“鼋汁狗肉”从此诞生。这仅仅是个传说故事,可是比较《汉书》里刘邦早年的行为,我们会发现在汉初造神运动的痕迹,比如刘邦喝酒不给钱,结果酒家还能赚钱。刘邦老婆吕后山里找他,总能找到,是因为刘邦头顶的云不一样,和狗肉的故事一样,这些都纯属神话。成功对男人而言是最好的整容术,哪怕是早年劣迹斑斑,也能塑造成君权神授的事实根据。《汉书》中没有记载的狗肉神话,倒是借助当年的政治宣传,“鼋汁狗肉”成为当地的名菜。

  刘邦和狗肉的深厚感情也影响了他的后代。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其中就有大量关于狗肉食品的文物。如马王堆一号墓有2只家犬的全副骨架和数条家犬的肋骨。同时出土的还有10种制作狗肉的方法,仅调味品就有9类19种。在狗的选择上尤其喜欢小狗。当时人食用的以年龄以一岁的小狗为最佳。西汉的平民也爱吃狗肉,西汉《盐铁论》中列举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20道流行菜肴,“切片酱狗肉”就是其中颇受欢迎的一款流行菜。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效仿祖宗,也和狗肉有一个传奇故事。王莽代汉自立皇帝,建立新朝。刘秀作为汉朝皇族后裔起兵反抗。一次,在与王莽军队的战斗中,刘秀不幸战败,被紧紧追赶。刘秀逃到了现今的河南鹿邑地方试量集镇。当地一位好心的农家老汉,让刘秀藏在自家田地的沟壑里,躲过一劫。家中没有好的食物,便杀狗炖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大难不死的幸运感,加上疲惫饥饿,刘秀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味。最终成为皇帝后,刘秀仍然惦记着试量集的奇遇和美味,便派人学习当地狗肉烹饪方法,经常享用,从此“试量狗肉”名扬天下。今天拥有千年历史的“试量狗肉”已载入《河南名菜谱》中,它的特色是颜色鲜红,抖骨即散,手捻成丝,熏香醇厚。

  南北朝开始,吃狗肉的风尚开始降温,到了北宋期间,宋徽宗自己属狗,甚至禁止天下人杀狗。吃狗肉日渐稀少,但是什么也挡不住吃货的步伐。北宋名臣滕元发小时候家穷,在寺庙里读书学习。一天实在禁不住诱惑,把庙里的狗杀掉吃了,这种偷窃的行为被庙里的和尚发现。和尚要求,如果滕元发能写一篇《滕先生偷狗赋》,就不再追究。滕元发提笔写道:“僧惟不净,狗也宜偷。饼饵引来,犹掉续貂之尾;索绹牵去,难回顾兔之头。”又云:“既欲思于实腹,遂乃设于空喉。”本来一次鬼鬼祟祟的偷狗行为,被滕元发描写的文采飞扬、典雅气派。这首奇怪文字,迅速风靡远近州郡。

  清朝时,满洲人不吃狗肉成为一种习惯。据说与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有关。青年时期的努尔哈赤本是李成梁的养子,后来被被李成梁猜疑追杀。努尔哈赤在逃亡的过程中,疲惫不堪,在草丛中睡着了。追兵们一时无法找到努尔哈赤,便四下放火,想把他烧死。此时,陪伴在努尔哈赤身边的狗,去水中将自己的毛浸湿,再打湿努尔哈赤身边的茅草,火没有将他烧死,狗却最终累死。努尔哈赤为了感激狗的救命之恩,从此下令禁止吃狗肉。其实这个故事演绎的有些离谱,在炙热的火焰下,不要说一只狗身上有限的水,就是一百只狗也很难能够阻碍野火的蔓延。满洲人不吃狗肉,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满洲人和一江之隔的朝鲜人为了争夺土地发生了矛盾。由于满洲军事力量强大,双方商定,朝鲜让给满洲一箭之地。满洲皇帝一箭射出,恰好射中一只狗,狗带着箭跑了很远。于是满洲人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大片土地,为了感谢狗的帮助,此后决定不吃狗肉,而朝鲜人痛恨狗的行为,世代吃狗肉解恨。

  其实即使在清代,吃狗肉的大有人在。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极爱吃狗肉,他曾说“地下走兽,唯独官会狗肉”。清代的扬州盐业繁荣,早就了大批富甲天下的大盐商。这些盐商有钱后附庸风雅,都想获得郑板桥的书画,对联、条幅、甚至一个字都认为是莫大的荣耀。最终每个盐商都得到了郑板桥的真迹,只有一个盐商例外。因为这个盐商出身卑贱,性格吝啬,郑板桥厌恶他的为人,即使这个盐商出很高的价格,郑板桥发誓不卖他任何字画。此盐商看到自己家的客厅,没有一点郑板桥的痕迹,感到异常羞愧,千方百计求购,仍然一无所得。

  郑板桥喜欢到郊外游玩。一天,郑板桥出东城远足,走到没有人踪迹的地方。看到远处,隐有屋角,微露炊烟,花柳参差。郑板桥走到近处发现,有数间茅屋,制绝精雅,一座小桥通过小溪,直达门口,门前有一副对联:“逃出刘伶禅外住,喜向苏髯腹内居,”上有小额,云:“怪叟行窝。”进门后,屋内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抚琴,音调激越,渐转和煦。突然琴声停了,老人问:“先生您能喝酒么?”郑板桥回答:“能!”老人想了一下说:“锅里的狗肉已经炖烂了,只是不是款待你这样尊贵的客人。”郑板桥尤其喜欢吃狗肉,听到这句话,垂涎不已,立即说:“在下最喜欢狗肉,尤其喜欢吃狗腿,多希望狗有八条腿啊。”老人说:“好!”立即在花下设宴,边吃肉边喝酒,狗肉之外,还有山里的野味,味道同样很好。酒足饭饱,郑板桥想要告辞,又感觉白吃白喝不好意思。看到老人墙壁空空,便自告奋勇给老人的墙上画了若干幅字画。过了些日子,郑板桥讨厌的那个盐商请他去赏画,郑板桥到了才发现那些都是自己画给茅屋老人的作品。而那位老人的真实身份是盐商的管家。

  清末广西巡抚张鸣岐极力推崇狗肉文化,他在任期间曾经举办了一次上海、浙江、广西、广东四地烹饪大赛。其中广西的桂菜获得第一名。桂菜中的 “特味地羊”可作16道,为夺魁立下头功。“地羊”就是狗肉。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烹饪大赛,在政府的支持下,广西的狗肉名声大振。光绪年间有一首《羊城竹枝词》云:

  向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

  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

  在广西各地的狗肉中,又以灵川的狗肉最为出名。民国年间,灵川县出了一位酷爱吃狗肉的县长——的陈美文,被称为“狗肉县长”。陈美文认为“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他的下属投其所好,每次宴请一定杀狗款待。上行下效,灵川人民在饲养、选狗、宰狗、烹调、吃法,皆有讲究。灵川狗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使狗肉达到“熟而不烂,香而不焦,油而不腻,酸而不寡,满口余香,通体舒泰”的绝佳口味,在广西曾有“好狗不过灵川”的说法。

  在古代的中国,普通人养狗一般是为了看家护院,一般与狗有特别的感情。但是古代的中国普通人大部分生活清贫,肉食对他们而言是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尝尝,所以家里的狗如果死了,人们一般会让狗最后一次为主人服务,将它煮熟,填补穷人内心强烈的肉食欲望。那时吃狗肉不是多么反常的事。相对而言,中国隋唐之后的贵族阶层逐渐不再吃狗肉,狗作为宠物生长在他们的家中。贵族不缺肉食,饲养狗本身要花费远远超过狗肉本身的价值,所以对于贵族而言,狗是宠物,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们不会把吃它的肉。最近几年来,中国一些地方因为吃狗肉引发的各种矛盾,一方面是来源于西方的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应该善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获得提高,吃肉不再是稀罕的事情。只要想吃,大部分人可以天天吃肉。和人们有感情的狗,自然越来越不能被容忍作为食物吃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高蛋白食物的丰富,宠物狗越来越占据人们的精神世界,狗肉的地位相应不断下降也是时代的趋势。

声明:凯风文化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智见往期《清初亲王吴克善的“女人路线”》  

            《大明1572 河运、海运与国家命运》 

             《丑闻、偏见与女医生》 

             《慈禧唯一一段可能被证实的畸缘》 

             《先让官人贵起来》 

             《亦真亦幻朱厚照》 

              《天马与蚕-开辟丝路的异域传说 

              《回不了家的清朝公主》 

              《清朝那些不省心的蒙古驸马》 

              《难以禁绝的明代科场舞弊》 

              《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