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篇

呼兰乡下教书的日子(纪实散文)

发布日期:2019-08-16

二十多年前,我在方台二中代课,做班主任。

那时方台二中建在村子外围,临近公康路,所以日光普照,视野开阔。我们所有的教室的窗户都对着大地,从春草朦胧、夏花灿烂、秋叶静美一直到冬雪皑皑,我们透过教室的窗户一览无余的都是最干净的最美好的风景。

当代课教师的想法最初是由父亲提出的。因为我高中毕业那阵子,在家啥也干不下去,用恨铁不成刚的父亲的说法:“是一个有点文化,但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晃的工不工农不农的人”。母亲看到父亲如此的态度曾建议父亲去和一位供销社的头说给我安排在村供销社干点啥,父亲断然拒绝地说:“供销社都要黄了,我都要下岗了,况且二孩子有点水平能干那玩意儿吗?”

多年以后,我曾看到大作家陈忠实在他的自传里提及他当初由于家庭困难辍学在家一筹莫展时,他的父亲开导他的话:“不读书做农民也挺好,做农民怎么了?天下农民多的是,做农民也可以活命”。而父亲当时的做法是在那年某一日的午后,拎着从供销社买来的两瓶好酒领着我去找我们村一位在教委办当主任的邻居。

当说明来意后,这位当教委主任的邻居到是爽快,问我:“小二咋样啊,能行吗?”,我感觉他话里话外流漏出这样的意思:咋样,你父母含辛茹苦供学生到头来还不是如此。不等我回答,父亲很不自然的满脸笑容的冲他说:“我家二孩子行的,他写作文很好的”。父亲在极尽夸奖我之能事。“啊,啊,但是你以为教学光凭写点文章就行吗?那可是全面的水平”,我听出官腔来了。在父亲的再三要求下,教委主任说:“先到邻村的小学代课吧,试试看,要是教得好的话,再找机会往上调,要是不行就下来吧”。

我和父亲都很知足,但我和父亲对此理解迥异。父亲肯定在想:终于给自己的儿子找了一个工作,尽管是临时代课教师,但走一步算一步,也不能让我在家无所事事。而我当时最本真的想法:自己高考不第,回家务农,即使做一名代课教师感觉也挺荣光的,一是自己这点文化不能就着“锄头”吃了,二是如果有机会能考上国家承认的在编的教师,岂不更好,那个时候自己仿佛找到了一个铁饭碗那样心满意足。

邻村的小学离我们村只有两里地,我骑着父亲的大破金鹿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父亲曾用的帆布的拎兜,里面装着我的教科书,自行车的前后瓦盖都没有了,光秃秃的两个轱辘,骑这样的自行车有风的天气一身灰,雨天会溅后背一身泥点,但是即使这样我心里仍兴高采烈的来回上下班,有时在晨风和夕阳里去往,心里诗意盎然,我畅想锦绣未来。

由于我的努力,半年后方台二中缺个语文教师,我被二中的领导要了去,这一回不是父亲说的情,而是我确实努力教书的结果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上任伊始,为了鼓舞我们班的学习的士气,我用白纸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我们班黑板的两侧,对联的大意是努力拼搏刻苦上进一类的语句,这幅对联在我们班黑板两侧足足贴了大半个学期,直到后来季老师话里话外说这幅对联咋瞅都像挽联,我才恍然大悟,把它撕去了。

那时我们班有五、六十个学生,我为了证明我的教学水平从而让学生信服我,在教一篇古文时,我不拿课本,背着教的,从古文字词句我都准确无误的给同学们讲解,我看到我们班一个最顽皮的学生朝别的同学伸大拇指。那时我的自信和幸福交织的满满的,因为我知道只有自己优秀,学生们才能心悦诚服。

我教的这批学生和我年龄才相差四、五岁,思想工作很不好做,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一位老师家的孩子和另一个女同学互相在写信,其实就是情书之类的,我当时把这封信没收了,他们很不好意思,而我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不做任何的表态给了他们足够的脸面,他们也很自觉,岁月静好的直到初中毕业。在一次思想班会上,我批评某些同学奇装异服之类的现象,还没等下课,一位女同学走上讲台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说我呢?”,这突然地一问使我啼笑皆非,其实我是暗自批评一位戴耳坠的女生…….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我教他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在服刑,我去他家家访的时候,看到他家真的很困难,土炕上都没有一张完好的炕席,面对这种情况,我建议校长免除这位同学的学费,我本以为校长会赞许我的仗义善良的想法,不料校长闻听后大声斥责:“你有什么权利减免学生的学费?”……最后我用班费给这位同学垫交的学费,算是做了一件侠义的事情,到现在这件事我也不后悔。

那时候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好教师,做一个有文采的老师,做一个正直为人师表的老师,但自从和这个校长的那次辩论之后以及他林林种种的后来的做法,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代课教师永远是临时工,成绩永远是别人的,有时候你除了有不误人子弟的心安外,没有别的硕果可言,我本在某一年综合评定应得市先进工作者,校长却把这个名额给了一位岁数很大的民办教师,据说有这个证可以为转成公办教师增分。

那时就是那种体制,而我在那种体制下曾忘我的工作过,青春时代,意气风发,干多少也不嫌累,我傻吗?

不久,我们二中来了一位师范毕业的实习生,和人家相比我总是相形见绌,人家的毕业证书在当时我绝对是望尘莫及的,我只有艳羡的份。记得那年的某次全校师生总结大会,这位实习生在台上讲话很励志,讲话的结尾他引用一句名言: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我从他的讲话里猜得出他志存高远,我们这个学校养不住他,但他的抑扬顿挫的讲话着实点燃了我永不服输的信心。

后来我下岗了,说下岗倒不如说是我自己不干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磨砺,什么行业都可以养家,只要是正出正入,没必要为那几两微薄的银子撇家守个死身子,因为你的付出和回报难以成比例,只要有心智,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曾为那些下岗的民师写过一篇文章《致那些美好的青春年华》,我曾写道: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辞退以后,都有着自己美好的家庭事业和爱情,他们没有因为位置的改变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因为在三尺讲台炼就的师德注定不会让他们自己沉沦,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即使被命运的镰刀挥舞着不让其向上,阻碍着他们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可是凡是有土地的地方,那种强者的身影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不随处可见吗?

真的怀念在呼兰乡下教书的那一段岁月,这段经历犹如陈年佳酿尽管历久却弥足珍贵,直到如今仍心有余香。感谢父亲,感谢当年的那位当教委主任的邻居,感谢生活,感谢那些我曾教过的学生们,他们真的给了我一次人生进步锻炼的机会,使我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路以及总结自己的曾经以便走好更远的人生,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真的感恩他们,无论他们是否有高尚的或者是卑微的精神抑或灵魂,因为在那种人与精神的鼓舞与刺激下,那段教书的日子里,我才真的没有辜负时光,真的,在那样的环境和气氛里我没有闲的时间和多余的金钱成为纨绔子弟。

多年以后,多年以后,直到现在,站在已变成了工厂的方台二中门前,眼前总是浮现那年那月那样的底片:透过教室的窗户目之所及一览无余:春天的草、夏天的花以及秋天的落叶……

作者简介:于宏远,呼兰区方台镇东沈村人,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文章多发于网络,农村、农业、农民是文字的主基调,永远会用笔讴歌故乡土地上淳朴的父老乡亲,踏实的用文字热爱滚烫的乡土。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7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