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篇

话说西林路

发布日期:2017-03-28

  说起佳木斯的街道,人们总会想到闻名遐迩的长安路,人头攒动,笔直宽广,特别是长安路与德祥街、和平街交汇的繁华区域,郁郁葱葱的杏树带,像是翡翠镶嵌在的路两旁,潮水般的车流,琳琅满目的商铺,与百货大楼、华联、新玛特等华丽的建筑相互辉映,一派东方的现代时尚。

 

  今日西林路

  其实,有条百年历史的老街,少了昔日的熙熙攘攘和鼎盛繁华,成为城市的一条辅道,你知道吗?早年,这里曾是佳木斯居民的聚集地和最繁华的商业区,甚至可以说是佳木斯历史的航船是从这里起航!

  我说的这条路就是西林路。站在西林路上,看着白色的水泥地面,两侧的高楼林立,我顿觉西林路像是一条河流,两边的房子像是河流的两岸,街上行走的人流、车流就像是河水,久经不息的流淌,流走的是时光,流走的是一部城市的历史,悄无声息地在你的眼前淌过,带走了多少历史的尘埃,西林路你能否告诉我,你神秘的过去吧?

  西林路原本叫正大街,为什么叫正大街呢?无从考证,按照早年村屯起名的习惯一般都是以一个窝棚、一户人家、一个人名字的存在而得名,不会是一个叫正大的人,先是在这里居住而得名吧?

  过去叫街,为什么今天叫路了呢?从原始的意义来看,城市中只能有“街”,不会有“路”。可以理解为两边有人类居住或有商铺、门市的为街,两边是旷野的为路。但经过演变,习惯用街和路来区分城市的主次干道的走向。朋友你知道吗?东西向干道为路,南北向干道为街。所以,久远的时候叫正大街就不足为怪了。

  据史料上记载,正大街就是佳木斯形成时的第一条街道。

  那么,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进行一次时空旅行,浏览30年代那时的晨光,徜徉在正大街的街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泥土铺就的正大街上,从街门市房里走出的,穿着长袍马褂的市民、貂皮大氅的富商、策马挥枪绿林的绺子、扭动腰肢旗袍身段的妓女;这个古老的街上还有斑驳的日式或是欧式的两三层小楼,可见“永丰源批发庄”广告刀旗迎风招展,“老独一处”门前的四个大红幌子随风飘荡,著名的商业八大家的“福顺泰商场”的广告,街墙上四处可见;马拉的小洋车上公子哥、阔太太们招摇过市------

  在这里我们与正大街往日里繁华和鲜为人知的故事邂逅-----

  《佳木斯档案1888-2005大事记》记载:“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三姓副都统衙门在佳木斯码头西侧今福丰街、志同街一带出放街基。东西长2公里有余,南北宽约1里。官名东兴镇。1890年有汉、满族人迁到佳木斯开垦荒地,搭修一些半地下半地上的马架子居住。1894年,佳木斯出放街基,尚少有人招领,官府仅动员三姓之四甲陈民少数迁此地定居。”

  当时的正大街,地面是用碎石、黄沙土铺设而成的,街道两侧设有排水沟,街里人都叫“阳沟子”。沟宽大约一米,沟上铺着木板,相当于现在的人行道板砖,可走行人。

  街面上的房子都是“拉合辫”房。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街上有了首家商店叫东升庆,并在街南开设烧锅。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个依兰信和成柜的伙计,叫孙国香来到正大街西段开了一家裕顺杂货店。初为草房7间,后改建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更名为福顺恒。

  那时候,东兴镇只有331户,男女共有3534口人。虽官称东兴镇,可民间百姓仍叫佳木斯。1913年(民国二年)4月29日,佳木斯商会着手整修正大街道和胡同并组织镇绅商集资在北市场建成“新天地国民游艺场”。占地1万平方丈,内有国民教育馆、国民武术馆、游艺场、松江舞台,妓院等。

  1914年(民国三年)11月3日,经依兰道尹公署批准,于佳木斯镇设立桦川县行署。就在这一年,首家砖瓦窖建立,街上的砖瓦房开始增多。1917年(民国六年),居民因防匪患挖壕筑建城墙,1920年竣工。墙高1丈,上围刺线6层,壕宽9尺,周围设砖砌城门6座,各置炮台,其中西门就是正大街的西出口。就在这一年,东升庆油坊王旭东投资建成砖木结构的二层楼,这是正大街上最早的楼房。

  1921年(民国10年)东兴镇最大商号福顺泰在正大街中段落成。1927年(民国16年)8月1日 镇内规模最大的加工企业——德祥东火磨开业。10月10日,商人徐景峰创办的机器油房,附设的景增源电灯厂建成发电。架设配电线路5华里,发电141千瓦。义兴东环球货店建成开业,这是正大街最早的一座三层楼房。1930年(民国19年)3月1日 东兴镇“奉厅令”改称佳木斯镇。街上有了商铺、油坊、电灯、电报,还有了少许二三层的楼房,街市开始形成了。

 

  昔日西林路

  1932年(伪大同元年)5月17日,日本军舰开进佳木斯港,佳木斯镇被日军占领。

  日本侵略者为了长期统治佳木斯,实施“大佳木斯计划”,推行“产业五年计划、开拓移民、北边振兴三大国策”,加大对佳木斯的投资。一方面采取资产抵押和长期低息贷款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另一方面,日伪建筑企业有25家公司来佳木斯垄断银行、机场、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于是,扒掉城墙,填平壕沟,大兴土木建设工厂、商社、住宅等服务设施,先后创办日资企业二三百家,迁入人口最高达二万二千多人。到了1937年佳木斯人口翻倍增长达5万人口,1939年超过了10万人,1941年112163人,1942年最高达13万人。十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万人。

  伪满的这个时候,正大街被改叫中央大街了,纵向两公里,商场楼房、各类店铺鳞次栉比,成为三江地区一时的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因为佳木斯城市建设的畸形发展,因而带来了中央大街的一度繁荣,据日文报章记载,1937年开展的“大都市建设计划”前后,每年用于土木建筑工人达到3万人以上“居全满之最”。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因全力投入战争,财力物力极端匮乏,所以导致有许多的项目半途而废。

  在这条街上商业上号称八大家,他们分别是:“福顺泰”、“福顺恒”、“公利源”、“义兴东”、“福曾庆”、“福祥泰”等商场,至于小商店,大约上千家之多。而私营工业主要是粮食加工、食品料工业、铁匠炉等小手工业作坊。日寇“八·一五”投降前较大的粮油加工企业有“晋泰油坊”、“同义兴油坊”、“祥发东油坊”等。

  当时的佳木斯被日寇在溃逃时纵火焚烧了大批建筑物,商场、工厂和住宅,轻、重工业、交通遭到全面的摧毁,工商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央大街和整个市区断电,工厂停产,商店倒闭,市民生活十分困难。各地土匪武装接踵而起,危机四伏。为建军、建政、剿匪,稳定市民生活,恢复城市正常秩序。1945年12月25日,李范五代表合江省政府正式任命董仙桥为佳木斯市市长,孙西林为副市长,接收了一度被"复兴委员会"的曲子明把持的市政大权,成立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孙西林亲自主持工商者会议,组织工商户开门营业,向市民售粮售货。深入发电厂、火磨厂,敦促恢复生产。亲自到双鸭山煤矿组织原煤开机发电。

  现在西林路上的文化大楼对面就是当时佳木斯市政府。1946年1月30日上午9时许,副市长孙西林在市长办公室遭国民党特务邬捷飞暗杀,壮烈殉职,时年36岁。1947年4月,国民党特务邬捷飞被抓获押回佳木斯。佳木斯市召开了群众公审大会,邬捷飞被处以死刑。

  7月1日,孙西林、高英杰烈士安葬于佳木斯原东宫公园,并以英雄的名字将中央大街命名为西林路。此刻,我站在西林路上似乎仍听得到,正大街上马拉小洋车那急促的马蹄声;仍能听得到福顺泰传来的那声声的叫卖声;一声声惊魂的枪响,似乎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过去------

 

  昔日西林路

  从正大街到中央大街再到西林路,不仅是一条街的名字的改变,而是刻印着历史的变迁,记录着一条街的历史发展,反映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沉沉浮浮。

  作者简介:孙代君,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佳木斯市作家协会负责人、秘书长。出版《背篓里的记忆》《远古走来敖其湾》《三江抗战故事》《恰克莫的未来》等书籍。佳木斯电视台《三江探秘~城市故事》撰稿人。

  

文章来源:   作者:孙代君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